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开法律史论集》编者言

  众所周知,学科的发展包括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系、后一直在中学任教的尹序庭先生和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系、同样在中学任教的王宗华先生克服了种种困难率先为南开第一届法科学生开设了“中国法制史”和“外国法制史”的课程,艰难地支撑起南开法史学科教学的这片蓝天。
  一个只有20来个人的新办小系,拥有2名法史专业教师,按说已不算太少。可南开法学绝不以此为满足,还在四处挖人。不久同样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系、后一直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冯潇先生和“文革”后我国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陈淑珍先生又相继加入南开大学法学系,分别从事“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教学工作。若干年后陈淑珍教授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法学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亲自用自行车驮着她的行李欢迎她的到来,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对法史人才的渴望。陈淑珍教授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此后,由她主讲的“中国法律思想史”一直是法学系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冯潇、陈淑珍的加盟不仅提升了南开法史学科的整体实力,更具有一种昭示的作用:南开将大力发展法史学科。1983年冯潇、尹序庭又远赴西南政法学院接受由司法部所主办的法史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法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的曾宪义先生对南开大学法史学科的创立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80年代初他接受南开大学法学系的邀请,不辞辛劳,奔波于京津两地为南开大学法学系的学生授课,极大地提升了南开法史学科的教学水平。
  而南开法史学科研究方面的起步则得益于我国著名的法史大家李光灿先生。1985年李老以六十七岁的高龄移砚南开,创建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并把法律史学科作为该所的支撑学科之一。早在1983年在西安召开的中国法律史学会首届年会上,李光灿先生就已当选为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真正成为了国内法史学界的领军人物,因而,他的到来无疑将预示着国内法史学科的研究重心将向南开转移。
  在法史学界、乃至于整个法学界李老的人品、学问和号召力都足以让人景仰,仅就学问而言,他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中国刑法史和中国法律法律思想史等多个领域均具有较高的造诣。他登高一呼,便群贤毕至,于是,吕世伦(中国人民大学)、杨恩翰(辽宁大学)等诸位学有专攻、并在各自学科享有盛名的中青年学者纷纷追随而至,南开大学一跃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一道成了国内综合大学法学系所中仅就法史而言从业人数最多、学科分支最为齐全的单位,并一举奠定了南开法史学科在国内的重要地位。即便是哪些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调入南开的各路法史豪强们如俞荣根、段秋关、曲可申等等也纷纷访学、研究于南开,南开法学一时真的有了国内法史学科学术中心之气象,1985年国家为了支持学术发展开始设立博士点项目,南开法学还无博士点,但却一举拿下了三个国家级博士点项目: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民法史,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成了国内各高校当年承担博士点项目最多的单位,其学术实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同时,众多名家的到来也为南开法史学科博采众家之长提高了有利的条件。此后不仅李老与南开法史的诸位学者们以及国内法史学界的诸位同仁们精诚合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陆续出版了一批学术精良、足以让法史学界同仁们刮目的作品:如李光灿、张国华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山西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评寄簃文存》(群众出版社)、《中国刑法通史》(辽宁大学出版社)、《李光灿法学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论韩非》(与杨恩翰合作,西南政法大学教学参考丛书)、《论秦始皇》(与杨恩翰合作,西南政法大学教学参考丛书)等。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