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由此看不到或忽视了,两岸关系的交往与正常发展,对大陆的转变和两岸关系未来和平建构,对台湾的权益的实质影响与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造成台湾内部朝野对立远甚于两岸,反而是促成泛蓝登陆和“联共制台独说”产生的主要动因之一。它的政治根源,可以说是由于反国民党及其政府威权统治的“政治情结”,而进一步演变成“反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这就使得阿扁的“共同敌人说”,既失却其现实基础,又找不到化解朝野对立与两岸政治分歧的着力点!所以,从对“敌国”与“敌人”概念说的解析,可以明显的看出,两类政治人物的观念思维类别,及其决定着国家与政府政策势向选择方面的根本差异。这也可以说,是“终统”所代表的和现实造成的危机的思想意识深层根源所在。
那么,马英九欧美行及其表达的政治与政策意向,显然向两岸与国际表示了,台湾政治方向与两岸关系政策选择的新的可能:即基于全面的审时度势的理性思考,在两岸关系政策与法律建构方面,需要和应该能有所“转换”、“开拓”与新的创新,并有所作为的。
二 两岸关系“政治法理论述”的理念基础与时代背景
马英九出访欧美对两岸关系进行政治法理论述,除了秉持和重新表述了国民党一贯的政治立场与政策主张外,其最突出的政治论述思维与主张是:要在两岸关系发展中采取积极的交往和有建设意义的,和平与现状维持的“过度协议与两岸军事互信机制”架构。
虽然,这些构想早在十多年以来就有相关方面分别论述与提及,并非完全是新主张。但是,作为台湾最大在野党主席,拥有泛蓝国会的优势与县市执政绝对优势的背书;尤在当前两岸关系紧张的情势下,在美国这样的国际场合正式提出,就具有了特殊意义与国际影响作用。而且,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广泛的国际与民众认同,关键还在于,需要从其论述观念的深刻思维基础与当代时代背景意涵方面,来加以解析与认知。概括而言,除了当今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制度理念”基础,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是相当显明和具有影响现实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前景的作用与意义的。
<一>﹐当代“协商民主”政治理念与法治制度化实践追求,应该和可能成为两岸政府政党与政治人物理念思维的一种新的“范式”。
“协商民主”不但是欧美政治法学界当代政治思维特征的主要思维模式,也是当今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发展中被一再证明了的“理性现实主义”的思想与行为,及其交往与问题/冲突化解的“正确方法和合理途径”。比如马英九是次提出的“暂时架构”的概念,就既是一个法律概念,又是当代政治冲突关系与问题解决的国际政治“通行架构”与方式途径。它是与“现状维持”和籍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的必要程序与有效步骤。所以,既具有现实政治可能性和必要性,又具有深刻的理念政治思维的背景与价值意义。尤其是对两岸政治关系所处于的历史现实的传统政治思维局限的境况下,更具有其政治创新的“范式”导引作用。虽然,台湾阿扁总统也曾提出过,台湾政府方面也有研拟规划,那么,为甚么马英九提出,就会获得认同或响应?而阿扁说了别人就不应?反到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理念的“形式与内容”---以中国人“政治协商”概念为例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