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何听规校长和何听规校长治下的“五七”大学岁月
——祝贺老校长何听规先生《墨迹和心迹》一书即将出版
姜明安
【全文】
1975年9月至1977年7月,我曾在老家汨罗县上“五七”大学,当过两年“工农兵学员”。我的这段人生历史已经翻过去30多年了,本已记忆模糊,很少再想起它。但日前突然收到当年“五七”大学负责人何听规校长的来信,说他要出一本自己的书法作品和回忆录合编的名为《墨迹和心迹》的书,嘱我写几句话附在他的书中,这使我又回忆起了那段“五七”岁月的某些生活片段。
“五七”大学本是“文革”时期“左”的思想、“左”的路线和“左”的观念的产物,今天人们对它的评价自然多是负面的。就是当年,很多人也是对此不以为然的,我本人就曾在入“五七”大学三天后逃离,后被学校追回。但是就具体个别学校而言,由于办学者,特别是校长、教员,的办学理念和素质,当时的“五七”大学也有办得有一定成效和特色的。例如,我当年就读的汨罗县“五七”大学,就有一些值得肯定的东西,如它能在当时那样的政治气候条件下适当地组织文化课学习,允许学生编印各种学习资料,开办学生习作专栏,甚至“出版”油印刊物;在进行学农、学工和组织各种勤工俭学活动(如去洞庭湖畔的磊石滩砍芦苇)中,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和诗歌比赛,使师生们在紧张、繁重的劳动之余能获得某种轻松、快乐……汨罗“五七”大学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些值得肯定,值得回味的东西,这与我们当时有一个非常开明的校长是分不开的。
何听规校长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工农干部,他从小没有在任何正规的学校上过学,但他长期坚持自学,不仅使自己具有了较好的文学功底,炼就了一手好书法,而且陶冶了情操,使自己具有了一定的哲学素养;他做过多年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和基层人民检察院的副检察长,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他在担任“五七”大学校长期间,不唯上,不唯书,非常注重实际,非常尊重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从不向教师、学生强制灌输某种思想,使我们在那个年代也能感受到学术和思想的一定的自由。正是因为这一点,当时我们“五七”大学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对他——一个没有在任何正规学校上过学的校长——服气和敬重,尽管“五七”大学教师中不乏文革前正规大学毕业的才子,学生中不乏我这样的在文革前受过正规教育的“老三届”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