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有聊的事,担当的路——写在“中美欧比较法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结业之际

有聊的事,担当的路——写在“中美欧比较法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结业之际


田飞龙


【关键词】比较法;暑期学校;学术;生活
【全文】
  这纯粹是一次偶然的相遇,月半的精神故里,炎热的石头故城!在五六月份,还在犹豫着是否利用暑期找一个单位实习的时候,看到北大院团委转发的此次研究生暑期学校的通知,忽然间放弃了一切的其他考虑,决定申请参加。我从一开始就把这次活动定位于学术活动,而且是专门的比较法研究性活动。炎炎夏日,情绪总有些烦躁,但是不到一月的暑期学校却使我感到了很多的意外,因为有很多“有聊的事”,因为更加坚实了脚下“担当的路”!
  这次暑期学校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而且主办方及时协调解决学员提出的实际问题,这首先的意义是给了百来号学员一种“家”的感觉——这很重要,特别是在这个由于偏执、盲信和自私而越来越“没有家”的时代。暑期学校的重心当然是研究性的课程设置。学员被划分为四组,每组设置了必选和可选两种类型的专题研讨,同时所有学员都必须参加全部的20场学术讲座,这既使得小组讨论能够专门深入,又保证了学员在知识接受上的全面性。有些讲座特别有价值,如苏力读《论语》,让我们所有的法律学人体会到道德伦理和地方性实践在规则形成中的意义,以及区别于正式国家法的地方性秩序规则在人们具体生活的价值,这有利于我们在法律与生活中识别和维护生活的必要尊严,避免“法治万能”的盲信以及法律对生活的简单“格式化”;李浩对基于程序正义的举证时限制度的反思,让我们看到中国诉讼法学者理性的一面,尽管刑诉法学界对此还缺乏洞见;贺卫方的司法改革确实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其政治与文化上的激进主义正好可以启发我们反思社会秩序整体演进中的历史理性和逻辑;三本敬三教授的公序良俗论以及对公私法关系的精深探讨,同时为中国的公法学界和私法学界做出了某种示范,对于我们籍由“物权法草案争议”而系统展开的公法与私法的对话与研究颇有启发,等等。专题研讨也很有收获,学员和主持老师可以面对面的交流、批评,围绕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深入展开,而且我从中发现了一些颇具资质的研究生,我想以后中国的法学界的担纲者,说不定就会从我们所谓的“黄埔一期”中产生!历史总以偶然表现必然,谁知道呢。
  除了正式的学术活动安排之外,我们学员之间也有丰富的交流,而这种交流同时具有学术资源凝聚和社会资源凝聚的意义,这也是暑期学校的目的之一。我最喜欢的是晚上在宿舍的闲聊,女人的话题之外,涉及广泛的政治、社会、文化和历史话题,不同学科和不同地域使得这种闲聊常常会一不小心“走火”,擦出些“思想火花”——毕竟是研究生,学术阅历与社会阅历日深,虽是“清谈”,但比本科时明显是有深度了。此外,暑期学校还组织了一些集体旅游及联欢活动,最突出的应算7月28日的“扬州一日游”和8月1日的“联欢晚会”。让我记忆最深的是“联欢晚会”,能够在短短两三天之内搞出这样如此成功的晚会,我彻底相信了学员们的热情、融洽程度和才艺。我向晚会自荐了一个诗歌朗诵的节目,诗是我今年母亲节即兴创作的《春晖—致母亲》,朗诵者是我们第二小组来自辽宁大学的王艳玲!这是我的诗第一次搬上舞台,配乐(注:《烛光里的妈妈》)朗诵,现场很多人受了感染,我也第一次感觉到用“心”来写的诗最终是可以感人的。这次晚会每个学员都会获赠一张光盘,我将永世收藏!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