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也谈大学的“大楼、大师、大学灵魂”

也谈大学的“大楼、大师、大学灵魂”


叶晓辉


【摘要】笔者的一个朋友,刚从日本东京大学出访回来,发了一张照片引起笔者的关注……
【关键词】大楼;大师;大学灵魂;反思
【全文】
  笔者的一个朋友,刚从日本东京大学出访回来,发了一张照片[1]引起笔者的关注……:它是东京大学教学楼的改建,东京大学并没有拆旧建新,而是在旧的教学楼四周用漂亮充满现代气息的钢柱,搭建在原教学楼的平台增加楼层。这让笔者联想到记忆犹新的前段时间“西湖第一高楼”——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被爆破拆除的事件,无论是网络还是各类媒体引起一遍异议和惋惜声:设计寿命100年 实际只用13年——— 开始引发人们对于此类“去旧迎新”行为的反思。
  据媒体说, 西湖第一高楼被爆破拆除,早在杭州“大学城”建设思路确立之始就已注定了。被炸3号楼原为浙江大学湖滨校区主教学楼,共22层,其中地下两层,高67米。此楼开始筹划于1985年,1993年正式交付使用,建筑面积21100平方米,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人民币。
  近年来,中国的很多城市纷纷在城市近郊建设大学城,将原本位于市中心的大学搬迁出去,“腾笼换鸟”,置换出城市中心“含金量”很高的地块用作商业开发,被众多媒体关注并引发热议。由此,笔者就东京大学教学楼的改造,对国内大学的种种现状、现象不得不思考:
  思考一,如何看待“短命建筑”的深层次的问题。在中国有一种流行:领导一换,规划重来。所以,“大学城”的概念时兴了,就开始拆大学,炸高楼;CBD的概念时兴了,就开始拆文物,造个欧式大广场;“申遗”时兴了,就开始拆民房,造个假古董搞旅游。拆,还是建,往往只在于由潮流引领的价值取向,甚至在某些领导的一念之间。建成没几年的大楼甚至是正在建设中的高大建筑被拆除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并不鲜见,其中的浪费和对环境发展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每个短命建筑的背后,都有着资金和资源的损耗,人力物力的浪费,以及对部分人平静生活的影响,这种代价是高昂的,也是沉痛的。
  思考二,大学扩招,整体“破旧立新”搬迁郊外,就一定能带来大师、大学特色吗?它带给中国的教育带来的未来是什么?眼下看似教育“兴旺发达”“红红火火”,“人气旺盛”,但实际已经内忧外患突显。大学大兴土木,少则投入千万,多则上亿,规模占地越来越大,扩招后国家投入不足,高校不得不向银行“化缘”大量的贷款,已经是“资不抵债”,吉林大学破产的风波余音未了,豪华的外表下,大楼有了,越来越高,越来越漂亮,而大师呢却越来越少了。一些“名师”们忙着出游、讲学,真正能沉下心潜心治学的有多少?真正关心学生成长,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又有多少呢?一般的教师们则穿梭在不同的校区,下课铃一响,奔出教室,跨上校车,直奔另一个战场,留下茫然的学生,他们不能怪老师,学生们清楚如果老师赶不上校车就不能转战,那边翘首以待的学生还在期盼着……。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