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分析到善意占座制度特别是轮流占座制度产生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而且其本身促进了整体福利增加,当然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同并形成潜规则以制约违反者。但如果仅仅是善意占座,则并不会引起高校及社会各届的关注,而现在随着校园公共资源的紧张,恶意占座现象则逐渐增加,并且座位的稀缺又反面促使恶意占座者现象愈演愈烈,群体行动的盲目导致了恶性循环。这极大影响到学生对学校公共资源有效利用及其心理认同的公平。因此,各高校纷纷出台各种制度来解决占座问题,总的来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仅设立一些禁止性规范,如在出台的一些学院规章里设立“禁止占座”等条款,但对违反此规定的行为如何惩罚并没有制定相应措施,自然,在现实中的实效并不大。
第二、不仅设立有禁止性规范,规定了具体的惩罚措施,而且派人专门执行此规定。此措施虽然起到一定效果,但其毕竟无视长期以来学生之间形成的这种潜规则合理性。由此引起的负面影响大体有二:(1)作为制度的行动者,学生则为维护其利益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来规避此种行为。如对座位进行市场交易,即出现一些专门的占座人员,然后将这些座位出卖给需要它的人,虽然这会引起座位的高效利用,使资源流转到对其评价最高的人(以货币为标准)手中,但此种行为纯属恶意,违反公序良俗,法——此处指一种广义的法,不能使人们从其不当行为中获利,以免鼓励该行为产生。而且该行为实质上并不能使社会总效益增加,即使对双方来讲都获得消费者剩余。(2)设立专人去执行该规则浪费学校人力资源,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对占座性质的认定并不容易,由此也可能更多地造成资源浪费,甚或操作不当引起学生的极大反感。这种制度有可能使意愿与能力的分离,制定目的与实际产生的作用产生背离,所以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第三、即是北大学生创设的“占座卡”制度 。这种制度也是产生于学生之间潜规则,可以说是对占座制度的一个修正,当然得到很多学生的认同。而且我也认为是比较优越的一种制度设计,但其操作过于复杂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谁能那么准确预期到自己办事什么时间回来?并且这种潜规则并没有一种约束机制使违反者遭到舆论的责难,对违反者缺乏现实的约束会导致该制度并不能长期保持下去。
以上三类制度之所以在现实中收效不大,原因固有规则制定者制定技术问题,但其根本在于未能认清占座者占座的目的在于使用而非占座状态本身,占座者追求的是得随时自由使用该座位,若由于客观上不能使用(如有事离开),则其占座的目的在于返回后还有权利使用该座位。占座本身并不会引起资源的浪费,妨碍座位的正常使用才致使资源的浪费。
四、对占座制度的重新定位及完善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