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2007[1996, 2001]。《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上海:上海书店。
参考: ———。2007[2001, 2003]。《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上海书店。
以下转入理论阅读。我个人认为,学习理论,不应限于任何一个传统或流派,而应从掌握各个(至少两个)主要传统的基本论点出发,用经验实际来决定取舍,按实用需要来挑选,完全可以同时采用不同理论的不同部分。更好的办法是从不同流派的交锋点出发,根据实际建立自己的概念和解答。也可以说,我们要从理论得到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下列书单是今日主要理论体系的一些入门性著作,阅读目的是建立基础,让大家今后可以自己按兴趣和需要继续深入。
7. 恰亚诺夫。肖正洪译。《农民经济组织》。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参考:詹姆斯·斯科特。程立显、刘建等译。《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黄宗智。《制度化了的“半工半耕”过密型农业》,载《读书》,2006年第2,3期。
8. 舒尔茨。梁小民译。《改造传统农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参考: 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三联书店,2003。
何秉孟、戎典新等。《新自由主义研究》,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6期。
黄宗智。《中国农业面临的历史性契机》,载《读书》,2006年第10 期。
黄宗智、彭玉生。《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9.韦伯。康乐、简惠美译。《法律社会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黄宗智。《中国民事判决的过去和现在》,载《清华法学》,第十辑,第1-36页,2007。
黄宗智。《中国法庭调解的过去和现在》,载《清华法学》,第十辑,第37-66页,2007。
_____ 。《中国法律的现代性?》,载《清华法学》,第十辑,第67-88页,2007。
11. 吉尔茨。邓正来译。《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载梁治平编,《法律的文化解释》,第73-171页。北京:三联书店,1999。
萨义德。王宇振译。《东方主义》。北京:三联书店,1999。第1-144页。
12.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下卷,第二部《科学话语共同体》,第1107-1492页。北京:三联书店,2004。
13. 布迪厄。《实践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毛泽东。《实践论》。
参考: 张小军。《杨村土改中的阶级划分与象征资本》,载《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2003,第96-132页。
孙立平。《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载www.gongfa.com。
黄宗智。《认识中国:走向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第85-95页。
——。《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载《读书》,2006年第2期,第3-14页。
——。《中国法律的现代性?》,载《清华法学》,第十辑,第67-88页,2007。
II. 思考性论文
在理论阅读期间,请写一篇简短(不要超过三千字)的论文,讨论自己从我们阅读的理论著作中获得的心得。可以适当突出一个概念,或借用,或修改,或作为对话对象,尽量对该概念作出经验检验。
13-18.
III. 研究计划/成果
请提交自己的计划/论文,讨论前发给大家,不要超过一万字。计划应该尽可能包括经验材料的讨论以及自己要解答的问题以及初步想法。论文则应具有一个中心论点,尽可能是发前人之所未发的论点。
19-25.
参考:
研究课题设计的关键首先是选择一个自己特别关心而在经验研究层面上可能有所创新的题目,通过新鲜材料的掌握,建立中层的新概念。应该避免空泛的理论探讨,以及没有问题意识的经验信息堆积。以下是几本示范性的(有中译版本的)专著:
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白凯。《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上海书店,2003。
孔飞力。《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叫魂》。上海三联书店,1999。
【注释】 另外,一些在美国的亲友们问我为什么巴巴地老远来为学生们开课。按照美国的收入来说,等于是无偿地开这样的课。此文也许可以说同时是对他们的一个解释吧。
美国在9.11(2001年)前夕,已在国境之外拥有725个军事基地,驻军共约25万。Johnson 2003:第1、6两章(尤见第151-161页)有权威性的详细论证。
见《课程大纲》所列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亦见North(1997)关于“交易成本”概念,亦见Coase(1990)。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可以更明显地见于《课程大纲》所选诺斯理论支柱之一的哈耶克的著作;《课程大纲》所选是他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此外,《课程大纲》所选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的部分有关于哈耶克的精彩的讨论。
舒尔茨引用的“经验证据”是印度1918-1919年发生的流行性感冒疫症,当时使农村劳动力减少约8%,农业生产因此显著下降。舒推论说,农业中若真有“零价值”的劳动力,生产应该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是,这样的推理明显不符实际。首先,他假定所有农户受到同等比例的影响,而实际不会如此,有的农户会全家病倒,有的不受影响。此外,农业劳动高度季节化,要看病疫影响是否在农忙季节,而后者即使显示全就业,并不表示在农忙季节之外农村没有剩余劳动力(亦可称作就业不足或隐性失业)。舒没有考虑这些经验细节,因为他主要是个理论家,关心的是纯理论问题,而不看重理论与经验实际的紧密连接。
譬如,中国的“基尼系数”(量度收入不平均系数,以零点为完全平均,100为完全不平均)已从1982年的0.30退落到2002年的0.45(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后者在当年世界131国家中,排名于第90的低下位置。见China Development Research Foundation 2005:第13页。
我课程大纲中没有选Langdell的著作,而是选了影响更大(不限于美国),思想更完密的韦伯来作为现代形式主义法律思想的代表。
虽然法律现实主义的两位主要代表人Roscoe Pound 和Karl Llewellyn之间多有争议。见Wiecek 1998: p. 197ff; 参见Hull 1997。
] 正是在这种认识气氛之下,使美国在虚构的“证据”之上对伊拉克做出战争决策成为可能。Johnson(2003:283-312,217-236)对整个虚构证据的经过有精辟的论证。
【参考文献】薛允升(1970):《读例存疑》(五卷)。黄静嘉编校。台北:中文研究资料中心。
China Development Research Foundation. 2005. China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China Country Off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