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诗意千寻瀑——林徽因
寻锴
【全文】
自1955年林徽因走完他51年的人生历程算起,到现在正好又是一个51年。定论已经不是我们的今天任务,因为盖棺者已经做出,她的功绩已经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然而,我们今天仍要重读这位旷世才女和杰出的建筑家。当今这个盛产才子才女的充满泡沫的时代,真的太需要真诚和悲悯了。我知道,一生充满诗情却又秉持着理性去观照世界的徽因,一定会不吝再一次带着美丽向我们姗姗走来的……
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16岁时即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各国,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自小就既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沐浴过欧风美雨的她,兼具东方女性含蓄的古典美和西方女性奔放的现代美。而能够在那个剧烈变革的时代中融会美丽与才情于一身的女子,在整个中国又能有多少呢?难怪后来才子徐志摩在表明他对林的心迹时,如此决然的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要知道,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声名在外,是多少情窦初开的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了!
后人纪念林徽因,当然一定程度是由于她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但作为新月派的杰出诗人,真正成就了她“才女”美誉的,却是她传世的为数不多的诗作。尽管林的诗歌深受好友徐志摩的影响,很多诗歌更是直接与徐唱和的结果。但是这丝毫不能抹煞她的诗歌在文学史尤其是女性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因为词风温婉清丽和坎坷的人生经历,有人把它比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甚或比作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但是在我看来,古代的女词人固然也会因为某些原因跳出幽阁深闺、春伤秋怨的小圈子,进入真实的社会政治的风云变幻中从而写出流传千古的诗句。但是她们不可能拥有二十世纪初那样,为女性最终挣脱数千年的封建伦理束缚而展现她们的尊严和力量提供尽管狭窄、但的确存在的渠道。女诗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自由而得到了绽放。林徽因把握住了这个超越前人的绝佳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幸运的,也是勇敢的。她同徐志摩等一起建构了中国现代新诗的美诗传统。新月派的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注重建筑美、音乐美,有着鲜明的个人性、浓厚的情绪性和奇美的意象性。但林徽因的诗除了具有这些特征外,也不乏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多元的尝试。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最为人知的作品。这是1934年写给儿子梁从诫的,诗人用充满爱的心弹奏了一曲鸣响不绝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