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人本 善治 和谐——大学生社团改革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三 大学教育重科学精神而轻人文精神
  “科技主义使人变成单向度的人,使人‘被化约’为工具,而人文精神不断使人寻到自己的根,不断反抗单纯化的生活状态,它抛弃功利主义并返回生命存在的本原去发现现代社会所失落的意义。”⒁反观现在的大学生,多少人的理想就是通过技能的学习步入上层社会摆脱穷困的状态?他们只愿活得平庸富足而惧怕卓越所带来的风险,他们目空一切实际上却一无所知,他们日益蜕变成知识的工具却浑然不觉,他们不屑于关注社会的与金钱无关的任何角落。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学校固然有很多黑暗的地方,我们忍忍不就过去了吗?”实际上当一个大学生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预示了他没有任何“不断反抗单纯化的生活状态”的勇气了。
  不能期望这样的大学生会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和谐社会、关注那些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关注的社会的万象。这样的处世态度投射到社团中,就是它们安于在象牙塔里笙歌美酒,妄想跳脱社会的种种黑暗而“高雅地”活动。这怎能不引起社会对大学生的批评?怎能不导致大学生和社会的不和谐?
  第三部分 立足和谐校园构建的大学生社团改革的方向与前景
  从上文我们看到,大学生所处的大学生社团、学校、社会,都处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之中。其实当时各方都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大学生麻木不仁放纵了行政权力的肆虐,而自己的权利又常遭到侵犯;学校花费很大成本进行的强力控制带来的只是表面上的稳定,这种稳定不可避免地遭到学生们的反弹;社会难以从大学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参照和有用经验。最终,学校、学生、学术的次优组合和非良性互动根本破坏了校园和谐、学术自由和个体的发展。那么,存在如此多缺陷的大学生社团要想在和谐校园建构发挥积极的作用,那么其改革的方向何在呢?
  我们发现全部的问题来自两个层面:精神和制度。而人本精神和善治理念的缺失又是深藏在所有乱象背后的元凶!我由是认为,发扬人本精神与奉行善治理念是社团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最高原则之所在。
  一 人本精神
  马克思说过“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⒂我们过去狂热地发挥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却反而把“人”这个最神圣的词汇遗忘了。反观大学生社团里的“官本位”、政治目标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目标的遮蔽以及功利主义的泛滥,最根本的不就是忽视了人吗?有人把教育的真谛归结为“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⒃。我认为这是极为恰当的,大学里的教授、校长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人是作为目的而非工具而存在的。无论是何者,只要成为金钱、权力甚至知识的工具了,那他存在的合理性就值得怀疑。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