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评论2007年:关注垄断就是关心自己
胡健
【关键词】反垄断
【全文】
五一长假期间,笔者回乡省亲,期间有一段路程是乘坐长途汽车。车程约四百公里,照惯例中途要在加油站或服务区停车一次,方便乘客休整。但此车一路上却对众多加油站、服务区视而不见,径直将车开进了一处略有些偏僻、门口挂着“停车吃饭”字样的停车场。车进门闭,笔者和诸多乘客被“赶”下车来,才得以细细观察这方“宝地”:停车场不大,大概只能停下四到五辆大型客车,四周都是高墙,门口铁门紧闭。停车场中有小卖铺、小饭店各一,条件殊为简陋,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不少乘客前去打听了一下价格,纷纷摇头而去,但也有耐不住饿的,硬着头皮点饭菜充饥。停车场的一侧还有一个更为简陋厕所,门口横挡着一张桌子,后面端坐着一位五十上下的妇女,捧着铁皮盒子,来者不拒,一律两元。这可真是明火执仗地抢劫了,一个乡间陋厕竟然开出了五星级的价格。但不吃不喝还捱得过去,但内急难忍,不少乘客虽然心不甘情不愿,还是乖乖交上两元钱,捏着鼻子解决了问题。
笔者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详尽描述这件似乎司空见惯的“小事”,正是想以此为例,解剖麻雀,细述垄断之害。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资源是自由流动的,价格是比较透明的,信息是基本对称的。因此,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以宝贵的选择权为筹码,争取更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商家,从制造商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只有兢兢业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服务品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可以这么说,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神奇的调节器,竞争平衡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处于弱势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遏制了商家牟取不当利益的冲动。而垄断,则打破了这种平衡。在笔者的“遭遇”中,司机与停车场老板以回扣等方式结成了利益同盟,以乘客的选择权为代价,使得乘客非自愿地进入一个封闭的“市场”。在这个铁门紧锁,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市场”中,商店、饭店乃至厕所,都是唯一的,没有竞争,没有选择,有的只是独此一家的恶劣条件和低劣服务。被剥夺了选择权的消费者失去了竞争的庇护,在商家面前完全处于劣势,自然是“人为刀殂,我为鱼肉”,乖乖挨宰。
其实,封闭的“停车场”,不仅仅会在旅途中遇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无时无刻不受其侵扰。手机套餐层出不穷,但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消费者永远算计不过运营商;石油价格时涨时落,但落的不如涨的多,我们很难理解“与国际接轨”的真实含义;水电煤气天然气,凡涨必听却是凡听必涨,消费者只能望听证而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