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宪法解释之前命题与方法——以德沃金为中心

  (二)宪法必须被解释
  由于宪法具有极抽象性,其适用主要通过民法、刑法等部门法细化的途径来实施。如宪法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由于此条属于抽象性条款,不具有直接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而必须通过部门法细化的方式来具体实施。实践中,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部门法律对该宪法规范内容进行了具体化。宪法规定的劳动权通过部门法等规范的具体规定使其得以实现。当然,部门法律也不是僵化的纯粹以具体可实施的规则为全部内容。在部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具体化的可操作性规范出现难题的局面,则此时需要通过法律解释的途径来厘清法律规范的旨意。然而在此必须区别法律解释方法中的合宪解释与宪法解释。
  合宪解释是法律解释的一种方法,是依照位阶高的宪法来解释位阶低的法律规范的一种法律解释方法。如雇主承包厂房拆除工程违章施工致雇工受伤感染死亡案件中,关于招工登记表中注明“工伤概不负责”在法律上的效力,最高人民法院1988年10月14日批复:经研究认为,对于劳动者实行劳动保护,在我国宪法中已有明文规定,这是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任意侵犯。张学珍、徐广秋身为雇主,对雇员 依法给予劳动保护,但他们却在招工登记表中注明“工伤概不负责”,这是违反宪法和有关劳动保护法规的,也严重违反了社会主义公德,对这种行为应认定无效。[⑧]合宪解释属于法律解释的方法之一,是以高位阶的宪法规范来阐释低位阶法律规范。其虽然在方法上运用了宪法,但是其最终目的是解释法律规范,而不是解释宪法规范,因此区别于以解释宪法规范为目的的宪法解释。当然合宪解释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对于宪法的理解问题,但是这种理解是一种对于宪法规范的共识性、普适性理解,而不存在对宪法规范的解释问题。[⑨]如对于宪法规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则劳动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属于共识性、普识性的理解。而法律解释中的合宪解释是以宪法规范中的共识性、普识性内容为基础的。但是宪法解释却截然不同。宪法解释简言之是使宪法规范内容的不明晰之处予以明晰化。如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在“夫妻共同课税是否违宪”的判决中,对基本法第六条第一项作了解释,即“基本法第六条第一项是一个价值判断的原则规定。在国家法规的特别保障下,婚姻与家庭是每个人共同生活的根本。共同生活的意义,不能用其他人的拘束力来作比较。”[⑩]合宪解释与宪法解释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其无法取代宪法解释。宪法由于其极抽象性,其规范内容的不明确之处必定要通过宪法解释的途径来完成。
  宪法解释的必然性主要可归咎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法规范体系的统一。宪法作为根本法,其实施必定要依靠民法、刑法等部门法的细化来进行,从而构建以宪法为最高法的规范体系。然而在细化操作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部门法等规范脱离规范体系轨道的现象,如法律与宪法的冲突与偏离、法律漏洞等等,此时则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宪法解释,从而正本清源,形成仍然以宪法为最高位阶体系的有序的法规范体系。因此,宪法必须被解释的原因之一是法规范体系的统一有序离不开宪法解释。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