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流行的法官的“读研风”
叶晓辉
【关键词】法官;读研;知识;教育
【全文】
最近,在法院流行一种现象,无论是高级法院、中级法院、还是基层法院的不少的法官们都在忙着在职考研、读研、读博似乎形成一种时尚的风潮……。
学无止境,法官提高学历也本应该是无可厚非,学习都是好事。但在职的法官们,尤其是基层的法官们如此多的去读研,在当前审判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过分追求高学历或把侧重点放在学历“达标”上,基层法院尤其如此,甚至出台政策不仅学费报销,工作量因此可以减免,还有生活补助等等。如此推崇此风,是利?是弊?值得反思。
笔者认为,这是完全错位的知识崇拜。“高学历”并不是法官职业化的唯一标志;对于基层法院的法官来说,具有法律本科学历,在相当长时期内基本管用,没有“读研”的必要。因此,各级法院出现的法官集体在职期间读研、读博此风不可助长。这是因为:
其一,此种行为严重破坏教育平等。高校教育乃国家资源,虽然不能实行实质平等而使每个公民均有机会享有,但是必须严格地遵守形式平等,在招生录取方面应使每个公民均有同等的机会与待遇,在教育、考试和授予学位等环节也应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而在职法官读研,在整个过程中都能获得便利。在入学环节,他们可以单独考试甚至不考试,可以降分录取;在就读期间,他们可以不遵守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可以长期不来学校上课,为了混上这个文凭,不少人到班上不过是“认认人儿,学学词儿,养养神儿”罢了,甚至可以请人代写作业、代为考试;在毕业时,他们可以请人代写论文,可以关照答辩委员会,最后顺利拿到学位。在诸如此类的特权的保护下,拿个学位简直易如反掌。显然,试图通过公平竞争获得高等教育的人们被特权摈弃于高校门外,高校的普通学生也能真切地体会到与这些“同学”的不平等待遇。
其二,浪费高校教育资源。与高校的普通全日制统考的读研的学生读学位比较,在职法官的学位还是比较好读的,但即使以这相对好读的学位,他们所在学习、研究方面付出的时间、精力必然会比一般的学生要少很多。如果以必修课、课时、学位、论文发表、外语分数、严格的论文独立写作相要求,笔者可以说大半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在职法官如果没有人放水是绝对过不去的。而他们之能过去、能得学位,往往是以学风、学位管理中歪风日盛,宽容他们为代价的,他们拿到的学位含金量有多少,可想而知。这意味着,高校培养了很多“次品”硕士或者博士。
其三,极易耽误国家审判工作或影响审判案件的质量。也许有些法官要进行辩解,认为自己也是一本正经地学习研究,并未使用特权。诚然,我们必须承认,的确有这样的好学的法官。但是,人民法院面临的审判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法院各项工作都必须以确保审判职能的履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基层法院的案件数量逐年增多,更不能放下手中的案件不办都去读研,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的公务员,理应将全部的精力与时间放在本职工作上。现在反过来讲,他们不得不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自己的学业上为自己服务。所以,就算没有使用特权,法官在职读博、读研,也系用国家的时间,拿国家的俸禄做私人的事情之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