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宪审查与相关概念辨析
胡锦光
【全文】
宪法从其在法的位阶和效力上说,是高级法、最高法;从近代以来国家所实行的制度的渊源上说,其是根本法。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实践反复证明,法治优于人治;因
宪法从总体上、法的第一个层次,或者说是法的最高层次上控制、分配和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界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界限,以达到保障人权的效果,因此,法治的核心是宪治。无论在哪一种意义上,都需要建立一种制度以保障
宪法的地位和权威,保障
宪法的实施和国家的实现,保障
宪法对国家权力控制的实效性,以达到保障人权、追求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理想境界。
违宪审查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
宪法行为是否违反
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的制度。在立宪主义国家,都建立了为保障
宪法地位的违宪审查制度,可以说违宪审查制度是实践证明为保障
宪法地位所不可或缺的制度。但是,由于各国所奉行的政治理念、所实行的政治体制、所具有的法律传统等方面存在着的差异,在违宪审查制度上也存在着不同。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违宪审查制度是完全相同的。同时,在宪法学上,从不同角度对为保障
宪法地位而建立的各种制度进行研究,形成了不同的概念和范畴。在我国的宪法学研究中,关于此一学术领域,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概念。本文拟以违宪审查概念为标准,尝试说明违宪审查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
宪法实施
宪法实施是一个宪法学的学理概念,而非宪法规范上的概念。对于这一概念,我国宪法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概而言之,主要有:
(一)
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客观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是
宪法制定颁布后的运行状态,也是
宪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式,其内容是将
宪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而将体现在宪法规范中的人民意志转化为人的行为。
宪法实施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
宪法的执行和
宪法的适用。
宪法的执行通常是指国家代议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贯彻落实
宪法内容的活动;
宪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贯彻落实
宪法的活动。二是
宪法的遵守。
宪法的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
宪法规定从事各种行为的活动,
宪法的遵守通常包括两层含义,即根据
宪法享有并行使权利和根据
宪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宪法实施包括
宪法解释和
宪法修改,二者是
宪法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1]
(二)
宪法实施通常是指
宪法的主体按照成文
宪法的规定来从事的一定行为,有时也指基于成文
宪法的规定而形成的制度。
宪法实施与
宪法实现不同,
宪法实现是指现实
宪法经过观念
宪法的抽象,通过一定的立法(制宪)程序上升为成文
宪法,然后成文
宪法再经过观念
宪法的评价作用来调节现实
宪法的一个循环过程。[2]
(三)
宪法实施是宪法规范的落实,实行宪政,将
宪法具体化为现实的民主政治和法制,保证将社会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以维护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生活条件。[3]
(四)
宪法实施包括遵循
宪法惯例、
宪法和法律解释,
宪法修改、司法审查、
宪法的发展。[4]
(五)
宪法实施就是
宪法的规定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实。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含义:首先,它是一个过程,是宪法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是在社会生活中按照
宪法的规定结成或者形成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的过程,也是有关主体按照
宪法的规定及其精神从事建设或者开展活动的过程。其次,它是一种运行状态。
宪法实施的理论也会关心
宪法实施将产生的或者应该产生的结果,但
宪法实施这个概念包含的不是具体的
宪法关系的结成或者具体的
宪法事务的处理等完成形态,而是产生这种结果的过程,是如何或者怎样产生一定结果的状态。再次,要落实的不只是宪法规范,也包括
宪法原则、宪法制度、
宪法规定中所包含的精神等。最后,是
宪法的落实,但不是一定由某个特定机关推动的落实。
宪法的实施不只是
宪法法典和不成文
宪法中的
宪法性文件的内容在实践中的落实,还包括
宪法惯例的落实。
(六)
宪法实施,又叫
宪法适用,是指国家有权机关依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从宪法规范的特点出发使其得以落实贯彻并发挥作用的专门活动。
宪法实施具有两种方式,一是立法实施,二是解释实施。[5]
学者
关于宪法实施的含义在认识上的共同点是,
宪法实施是一种制度形态和一种动态的运行过程;分歧在于,这种制度形态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宏观层面上,有的学者认为,
宪法实施包括
宪法的执行和
宪法的适用,以及
宪法的遵守;而有的学者认为,
宪法实施仅指
宪法的适用。在具体的内容上,有的学者认为,
宪法实施包括
宪法惯例、
宪法和法律解释,
宪法修改、司法审查、
宪法的发展;而有的学者认为,
宪法实施包括
宪法解释和
宪法修改;还有的学者认为,
宪法实施包括立法和
宪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