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应为人权教育做些什么?

  2.人权教育的指标体系有哪些?人权教育的有效性还须通过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的指标体系才能达到。人权教育的指标体系是指人权教育的目标指向,即究竟通过人权教育达至何种目的?是关于人权的知识?还是关于人权价值?抑或是实施人权保护的行动?甚至还有其他目的?或者是所有这些的总和,只不过需要分层次和阶段进行。国际特赦组织把人权教育或培训列为一个重点工作项目,主要目的是提供知识和理解,并把人权价值引进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培训及课程中。我国台湾地区教育部颁布的《人权教育补助要点》在规定补助目的时指明,人权教育是协助学生澄清价值与观念、尊重人性尊严的价值体系,并于生活实践维护与保障人权。[4]有学者提出关键点应该在于民众对人权的体认,了解人权的基本概念,建立对人权的价值信念,并进而培养尊重人权的行为以及参与实践人权的行动。[5]也有学者认为,人权教育应包括四个价值观(四个阶段)12方面。这四个价值观分别是:尊敬人类的尊严和公平的原则,其价值关观是尊重人性的尊严、遵守法规的必要性和公平;人权和责任之间的连结,其价值观是社会敏感度、社区和法律;使用分析来寻求公义,其价值观是善用人权、打击偏见和追求公义;更正错误,其价值观是公道与公平、 民主和补救错误。[6]台湾地区实行的“九年一贯课程人权教育、生命教育创意教学活动设计”的教学指标包括:“认知方面”、“情意方面”和“技能方面”。其中“认知”和“情感”即属于促进对人权知识的认识和价值方面的指标与内容,而“技能方面”则是在实践层次上各样态的人权保护活动。该指标如下图所示:[7]
  (一)认知方面
  1.了解人权存在的事实,需要大家互相尊重。
  2.了解人权的基本概念。
  3.了解人权的价值。
  4.了解个人生死权利应受保障。
  5.了解生命的独一无二。
  6.了解自我,发展个人潜能。
  7.了解多样世界的美感。
   (二)情意方面
  1.透过人权活动的体验,培养学
  生能够建立人权的价值。
  2.激发学生对人权的正面感受。
  3.激发学生关怀人权的情怀。
  4.激发学生看重自我的生存价值。
  5.激发学生对人权的价值信念。
  (三)技能方面
  1.培养学生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参与活动。
  2.培养学生尊重人权的行为。
  3.培养学生参与实践人权的行为。
  4.培养学生能快乐欣喜接纳别人。
  5.培养尊重他人、关怀社会、增进团队合作。
  最近,有学者提出了“人权教育的新形式”,[8]认为人权教育有三种模式:价值及意识模式,对谁负责的模式及变革模式。其中,“价值和意识”的着眼点在于传播人权事务的基本知识并使之融合在公众价值观中。“对谁负责的问题”着眼于包括直接对监察人权状况,劝导有关当局保障人权及在职责范围内,采取特别关护以使他人(特别是易被侵犯人权的人)人权免受侵害。可包括培训人权活动者及社会活动者监查人权状况的技巧,与国家及国际实体携手监察人权状况及社会活动,及对律师,人权工作者,法官,警官及军官士兵提供可包括与宪法及国际法,专业法典,监督及投诉机制,及侵害人权的后果相关的职前和在职培训。专业群体如健康及社会服务工作者,记者及其它媒体工作者亦可成为人权教育对谁负责模式的对象。“变革模式”中人权教育的目的是赋予个人权力以使其发现并预防侵害人权的现象,它视整个社会,而并非单独的个人为目标对象。该模式涉及包括自我反思的技术(部分依靠心理学的发展)及社会的支持。尽管该模式正式着眼点在于人权,但整个项目还包括发展领导能力,培训解决冲突的能力,职业培训,工作及增进感情。“变革模式”作为人权教育的重要内容,意味着人权教育不仅是一个普及和提升人权价值和意识的问题,也不仅仅在于避免人权侵害,还是一个如何支持人权发展与社会变革的构成成分。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