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贞操权得到了更多权威教科书的认同
2000年出版的魏振瀛教授主编北大·高教版《民法》教科书,将贞操权独立,与婚姻自主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并列于第三十四章人格权,并进行了较成体系的论述,包括贞操与贞操权的概念,贞操权的特征、贞操权的内容三部分[123]。张俊浩教授主编《民法学原理》在2000年迎来第三次修订,在原有内容上进一步增加了新的前瞻性理论研究指导[124]:“配偶对配偶以暴力发生性行为,是否侵犯贞操权”。从配偶权和人格权冲突和协调的角度看,这是巨大的理论突破,但是仅限于“暴力”侵害[125],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并非每本教科书都将贞操权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但主要权威教科书对于该问题已经持一种肯定的通说态度。
(七)阶段总结
截止到2002年,我国民法理论界贞操权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思路已经形成,在各个关键的学理问题上均有所突破。但在2000年出版的一本由我国各地法官集体编纂的《中国人身权法律保护判例研究》一书中,民法部分未将贞操权作为一种独立人格权或者一般人格权探讨,倒是在
刑法部分以“侵犯妇女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和身心健康的犯罪”为题目进行展开[126],这表明从整个司法实务界的反映来看,法官群体对于贞操权的民法保护并未表现出太多的积极性,而是更多的从刑罚角度进行考虑。另外,这一时期在立法机关上对贞操权的态度还停留在模糊否认阶段,这种学界、司法、立法不同步的状况对此后“贞操权”改名“性自主权”提出了急切要求。
【注释】 本文所涉及的研究仅限于我国大陆地区,港澳台地区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借鉴意义笔者将另行撰文总结。
下文引用学术资料所处年份,除另有说明之外,均以正式发表或出版年份为准。
熊郁:《中国妇女初婚、生育、性的自主权》,《妇女研究论丛》1994年第3期。
参见徐国栋:《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综述》,《河北法学》1989年第6期。
史浩敏、许小澜:《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及数额》,《法学杂志》1988年第5期。
杨世欧:《论确定精神损害赔偿幅度的必要性》,《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3期。
刘保玉:《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法学》1987年第5期。
《法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298页。
乔伟主编:《新编法学词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5页。《中华实用法学大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25页。
江平、巫昌祯主编:《现代实用民法词典》,中国政法大学1988年版,第421-422页。
徐开墅主编:《民商法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27页。
孟玉:《人身权的民法保护》,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佟柔主编:《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梁慧星:《民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41页。
梁慧星:《人身权研究》,载梁慧星:《中国民法经济法诸问题》,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
熊郁:《中国妇女初婚、生育、性的自主权》,《妇女研究论丛》1994年第3期。
熊郁:《中国妇女初婚、生育、性的自主权》,《妇女研究论丛》1994年第3期。
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参见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页。
朱东武:《性道德浅析》,《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包雷:《略论家庭道德观及其历史演变》,《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徐显明:《公民权利义务通论》,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第292页。
麻昌华:《论精神权利制度》,《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马原主编:《民事审判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页。
郭生贵:《关于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的几个问题》,《河北法学》1992年第3期。
曹登润:《论完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
邹瑜、顾明主编:《法学大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13页。
张光博主编:《简明法学大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李伟民主编:《法学辞源》,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年版,第452页。
程新青:《妻子与丈夫同享性自主权》,《家庭科技》1995 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