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美国专利斗争史
笔者认为,Keith E. Witek先生的分析图并不准确。第一,用知识产权诉讼数据来解释专利战,这不合适。第二,美国专利诉讼打到CCPA和CAFC的仅占少数。历年打到这个层次的案件比例差别很大。第三,美国专利上诉案件曾经长期由各大巡回区上诉法院受理。抛除这些案件,仅仅统计CCPA和CAFC的受案量,这会导致极大的误差。第四,其他统计指标对描述专利战的发展趋势也有同样强的说服力。这些指标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例如,我们统计了由专利攻击(主要是各个审级的专利诉讼)产生的裁决赔偿金、和解专利费逐案分布。通过图(三),我们发现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案件数在1996年至2002年之间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图(三)1996年至2002年,美国专利许可费超过一亿美元的案件数
通过下图(四),我们发现,图(三)中的案件的总金额也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图(四)1996年至2002年,美国专利许可费超过一亿美元的案件数总金额
第五,Keith E. Witek先生所说的企业合作主要是指相互有专利把柄的企业之间不打专利战,而是相互签发许可证了。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大多数产业领域很难出现。两企业恰好彼此有专利筹码可以交换的情况在容易出现技术标准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对多一些。但是,这个行业中彼此有专利把柄的企业之间的专利战没有减少的趋势。最近两年,这个行业中的大企业之间的攻杀似乎大大增加了,而且攻击规模和力度非常之大。Keith E. Witek先生的统计显然过于简单了。第六,1998年到2000年的时间跨度太短。根据短短两三年中几个最简单的数据指标,我们很难判定专利战阶段已经终结了。第七,日本、韩国的情况可能和Keith E. Witek先生的评估正好相反。最近几年,卷入专利战的日韩企业大大增加了。第八,Keith E. Witek先生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演讲是有备而来。他要服从其公司的商业利益。他几次三番强调AMD在北京新成立中国总部的目的是和中国企业合作,而不像有些跨国企业那样是来打专利战,来攻击中国企业。他用图(二)提出一个专利战阶段已经终结的断言,这就为他宣扬的AMD来华目的提供了宏观背景上的合理性、必然性。作为AMD的商业信使,他只需要按照利己动机打动听众,而不需要讲出一个客观事实。即使他不会故意遴选分析数据,或者故意扭曲分析结论,他随便用几个简单的数据指标支持一下他愿意说出的结论也毫不困难。
因此,我们尚不能根据Keith E. Witek先生的演讲,轻信美国的专利战阶段已经终结。我们对建设中的西方电子案例库的统计分析结论将有助于我们澄清事实,从宏观上对国外的专利斗争形势有一个基本正确的把握。
五、专利制度的灵魂是专利攻击吗
在美国法院的全部专利侵权诉讼中,大约46%的被告能够通过“反诉专利无效”击败原告。有人认为,就这46%的案件而言,由于美国专利与商标局(下文简称USPTO)没有把握好专利审查的质量,所以与这些案件有关的全部专利部署和专利诉讼活动都属于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剩余的54%的案件中,很多诉讼会被法院宣告不予受理,或者宣告不侵权。这样,又有一些侵权诉讼浪费了美国的司法成本。在美国的专利侵权诉讼中,权利人胜诉的比率远远低于50%。其他西方国家的情况与此基本类似。因此,很多人主张专利攻击总体上是一种资源浪费,有的甚至主张废除专利制度。
笔者认为,表面上无效率或者低效率的专利攻击可能最终产生促进社会效率的结果。例如,德国发明人Andreas Pavel在英国法院控告Sony的Walkman随身听专利侵权的案子最后以专利被无效落下帷幕。英国法院为此耗费了近100万英镑的司法成本。尽管发明人的专利被无效掉了,但是Sony仍然向该发明人支付了数百万欧元,以换取发明人不在其他国家继续控告Sony的承诺。一项被无效的专利尚可对Sony构成如此之大的骚扰与震慑,这种态势会激励Sony的专利工程师更积极、更仔细地检索和阅读专利文献,以杜绝重复研究,规避侵权风险。这样,Sony公司的研发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其为此避免的研发浪费可能远不止100万英镑。
实际上,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大企业通过律师函向中小企业征收专利费的事例远远多于后者向前者征收专利费的事例。在收费谈判方面,大企业往往拥有压倒性的资源优势。很多中小企业往往愿意接受大企业的专利收费要求,而不愿意在得不偿失的法律程序中向职能部门“讨个说法”。例如,上表(一)的第一个案例中,被告的CEO说自己的公司肯定没有侵权;之所以应原告的请求支付专利使用费,这是因为打侵权官司对自己的公司得不偿失。因此,大企业对没有专利筹码的中小企业发动的专利攻击将呈现一边倒的态势——未等专利战开打,中小企业就主动臣服了。 这种情况下,专利战往往不会发生。
就专利诉讼而言,情况正好相反。总体上,在诉讼领域,中小企业和自然人对大企业发动的专利攻击远远多于后者对前者的专利攻击。
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以为攻击大企业的中小企业和自然人属于杀富济贫的敲诈者。这种敲诈活动可能有很多,但是对一切类似案件都仅仅作出这一种道德判断是不适当的。把专利攻击当作一种非道德(amoral)的经营安排,然后客观地分析其主流的社会效果,这可能引导我们对专利攻击采取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例如,很多人可能倾向于认为控告Microsoft专利侵权的诉讼中,Eolas这个仅有一人的小公司是一个敲诈者。 在控告AOL等美国28家网络公司的超级链接专利侵权诉讼中,BT公司似乎也扮演了类似的角色。在这两个诉讼中,法院已经宣告相关的专利无效。实际上,这两个诉讼涉及到的技术都是自然人或者小公司发明的。这些技术在改变人类生活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上述两个诉讼中的原告没有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式申请专利,相关的技术已经被法院宣告进入公有领域。尽管“敲诈者”都失败了,但是大企业的专利部署漏洞也在这两个诉讼中暴露无遗。中小企业和自然人可能在核心空白点上用专利击中大企业要害的事实在这两个案子中得到了确证。这种信号能鼓励中小企业和自然人在新技术领域开拓创新。这可能是上述案例产生的主流社会效果。
有些时候,人们会以为攻击大企业的中小企业和自然人属于刻意的骚扰者。例如,2001年至今,Microsoft公司曾经被数十家中小企业的专利侵权指控所骚扰。它不但被Priceline.com以互联网反向拍卖方法专利起诉侵权,还被Network Commerce公司以“在互联网上销售软件、数字音乐和数字Video的方法专利”起诉侵权。 无论这两个案子的原告是否系骚扰者,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在用侵权诉讼这种最激烈的专利攻击活动赋予一种最新的方法专利——电子商务方法专利以执行力方面,上述两家中小企业充当了开拓者的角色。它们发动的诉讼有助于人们把电子商务方法创新活动纳入一个私有的、公开的、规范的、有秩序的专利体系,使之不再继续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竞争状态。这样,电子商务产业就会循着一个良性的、高效率的组织架构向前发展,而不会出现大家都抄袭、模仿老方法所带来的恶性竞争局面。这可能是上述案例产生的主流社会效果。
实际上,中小企业在专利攻击中击败大企业的情况很常见。其在业界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例如,2000年8月1日,英国一审法院裁定著名的Affymetrix生物芯片公司侵犯了英国牛津基因技术公司的专利。专利权人对Incyte基因组公司、Agilent技术公司索取专利费的专利攻势也取得了成功。在美国法院,该公司对“侵权人”发动了更猛烈的专利攻势。它根据相同技术主题下的美国专利,请求被告赔偿约3亿美元。英国牛津基因技术公司在专利攻击方面取得的成就极大地激励了中小基因技术公司的发展。再例如,SPX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ImagExpo GmbH曾经对Microsoft公司提起诉讼,主张后者已经更新的Net meeting软件侵犯了自己的专利,要求法院签发永久禁令并判被告赔偿6000万美元。最后,软件巨人请求和解,并支付了巨额的专利使用费。2004年的另一起和解案件中,Microsoft决定赔偿InterTrust技术公司4.4亿美元,以解决双方拖延了三年之久的专利侵权诉讼。 这两个关于软件专利的案子极大地鼓舞了中小软件企业的创造热情。
一些自然人主导的专利攻击也能对大企业造成威胁。例如,2003年5月,在Merc Exchange LLC v. eBay Inc.案中,eBay被判侵犯两个电子商务方法专利。法院裁定的赔偿额约为3500万美元。这个案子的原告实际上由发明人——Thomas Woolston先生创立和控制。
中小企业和自然人的成功能够激励大企业圈子外面的发明人创造无数伟大的专利技术。总之,无论专利攻击总体上是否浪费社会资源,一个缺乏专利攻击的社会就是一个专利制度虚设的社会,一个低效率的社会。专利攻击不但提醒、激励、强迫人们独立创新,而且推动人们持续地跟踪和分析专利文献,推动人们参照已有技术避免重复研究和仿造。尽管这种跟踪活动费时费力,但是它能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专利挖掘和研发调整。总之,
专利法的灵魂就是专利攻击。美国知识产权律师协会有无数专利律师曾毫不讳言地宣告,全部专利战略的实现有赖于专利攻击。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专利攻击,
专利法维系的那些成本高昂的专利审查、专利部署体系就无法产生专利制度追求的最大社会福祉:消除重复研究和仿造活动,从而激励技术创新。
国外的专利战实践和国外专家的意见提醒我们:我们不能带着怀疑和敌意来研究专利战问题。我们更不能用超脱、飘逸的文字贬低或者否弃专利制度。专利敲诈,专利骚扰,用垃圾专利把一些优秀的企业拖跨拖死,这种案例可能很多。但是,我们很难说这种攻击会成为专利战的主流,更不能从总体上说这类攻击对社会有害。每一个案例都非常复杂,都需要我们就事论事地去考察它的每一个变量。任何一个案子都可能在几十,上百个方面值得我们批评。但是,它在少数几个方面的好处都可能值得人们从总体上欢迎它的出现。从另一个角度讲,研究人员和政策制订者都要注意审慎地说话,审慎地做事,避免损害那些在专利战中某生存的大多数人。在很多大国,每年卷入专利战的人都会数以万计。专利战是他们职业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专利战,他们的职业和生活可能陷入混乱。我们这些局外人一定要在充分尊重这些局内人的利益吁求的基础上提出所谓的改革方案。至少在当前专利战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可以暂且相信专利攻击就是
专利法的灵魂,暂且宽容任何类型的专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