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真的会对这样的学生“怒火万丈”吗?
实践篇
问题不在我们不做什么,而在于我们做什么(赵汀阳语).什么思考都在寻求原因后,都要落实到对策,即使是局限的.
一,呼吁教师的可选择.现在什么课由哪个老师教授,我们是难以多言.不过法学院既然有自己的老师评选机制,为什么不把它也作为选拔合适教师的参考.我们每学期都会有一个任课老师的评分,而且公布的结果也基本符合我们的意见.有些老师可能并不适合教学,或者说适合教我们,这在我们的评分上都有表现,那么不给别的老师一个机会呢.说实话,如果一门课没有老师愿意教,那不开也罢.倒是这样勉强应付对大家都是折磨.
不过,我也有担心,这样会不会成为一些不稳定的诱因.我想起蔡元培曾经担任过国立安徽大学的校长,结果因为损坏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在恶意的怂恿下,一些学生起来运动将蔡先生罢免了.哎,如果没有这么一场闹剧,也许今天的安徽大学就有北大之名声了.
二,改革教课方式.不要单纯的讲学,不要没有案例的空洞理论,不要没有学生思考和争辩的一家言,不要不关注社会的封闭------大家都知道美国法学院通行的苏格拉底式的教学,那样学生是很累,但三年的时光一定是充实的.老师们会担心学生没有水平配合,我也清楚这种过程的开头难,但是"to be is to do".但只要你这样行为了,就会造就这样的真理和价值.
三,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到底大学是真理教育还是技能教育?都是.但目前前者没有重视,在实施方面,两者都不理想.具体我认为应可以以下形式的交流:
1,参照北大法治论坛的形式,由学生组织学术讨论.具体说,在当前求助老师讲座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不针对我们自己的实力和条件,让一些有所思有所问的同学来做报告.可以建立一个评论委员会,由同学申报课题,然后公布选中的课题,并约请相关老师和感兴趣的同学准备评论,然后以沙龙或报告的方式定期举行.这个活动,我希望我们理论基础深厚的法学研究生来领头.另外,内部期刊<法硕论坛>也可以发起和支持,现在出了一期,又没什么消息了,让人失望.
2,**法学院拥有庞大的教师队伍,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华东政法大学要求每个教授必须担任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我倒建议,每个老师在一学年都应该有一个学术汇报,我们可以便利的学习老师一年研究的精华,这样也能解决法学院活动贫乏低质的局面.
3,为什么没有模拟法庭辩论比赛?很多参加过的同学都认为模拟法庭活动很无聊,双手同意.因为形式错了,那种单纯的程序演练,象一个蹩脚的话剧一样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要了解法院活动,去律所实习就清楚了.我们要求是把法庭辩论环节抽取出来操作.这种活动,我们法硕应该出力,而且在职法硕已经不乏成功的律师,可否传授相关的技巧呢?不要弄一个法硕联合会就知道联谊吃饭.联合会很多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但顾不了那么多了---现在的联合会很失败!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