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浅谈预期违约制度

  四、预期违约制度的存在价值
  对于预期违约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在这一制度出现的初期,就存在严重的争论。作为在美国合同法领域享有盛誉并负责起草美国第一次合同法重述的威灵斯顿(主起草人和柯宾(主要助手)之间就存在着严重分歧。威灵斯顿认为,预期违约的概念不合逻辑,因为它要求表意人过早的履行其允诺的义务,从而增加了其负担。而柯宾则认为,针对预期违约提起诉讼是合理的,因为,预期违约人的违约降低了对方享有的合同权利之价值,因此给对方造成了损害。允许受害人提起诉讼,也可以迅速地了结他们之间的纠纷。在这场争论中,威灵斯顿的观点没有像其在其他合同领域那样占据绝对的权威,相反,柯宾的观点得到了普遍的赞同,无论是学理还是判例均站到了柯宾一边。出现如此局面的原因在于,预期违约制度能帮助合同法实现以下价值:公平、效益、安全。
  
【注释】  郭燕技:《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之比较研究》,载于《法律适用》2001年第2期。 
  杨永清:《预期违约规则研究》,载于《民商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第351页。 
  同注2,第355页。 
  赵明:《我国违约责任制度的新发展》,载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25页。 
  王泽鉴:《债法旅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3页。 
  江钟奇:《预期违约的法律价值及其经济分析》,载于《经济与法制》,2006年6 月,第307~308页。 
  【日】内田贵:《契约的再生》,胡宝海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叶林:《违约贵任及其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
张文显:《当代西方法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42页。 
  王泽鉴:《债法旅理》(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3页。 
  转引自:]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同注11,第8页 
  崔建远:《合同责任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4页。 
  杨永清:《预期违约规则研究》,载于《民商法论从》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5年第3期,第369-372页 
  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年3月,第133页。“1853年的霍切斯特诉陶尔案中,在该案中,被告同意从1852年6月1日起雇佣原告为送信人,雇佣期为3个月。但在同年5月11日,被告表示将不履行该合同。5月22日原告起诉,请求损害赔偿。在5月22日至7月1日之间,原告找到了其他的工作,与此同时法院判决原告胜诉。主要理由是原告的起诉并不过早,如果不允许他立即起诉主张补救,而让他坐等到实际违约的发生,那么他必将陷入无人雇佣的境地。法院认为在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他将不履行该合同的情况下,允许受害方缔结其他合同关系是合理的。” 
  Hochester v. De La Tour, 118 Eng. Rep. 922, Q. B. (1853). 
  何宝玉:《英国合同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第608页。 
  冯大同:《国际商法》,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1,第124页。“1855年Avery V .Bowden一案中,被告向原告租船一只,以便从遨德萨港装运牛脂。被告由于备货不足不能按期租船装货,被告数次催告原告驶离遨德萨港,但原告既不驶离遨德萨港,也不以被告明示预期违约为由提请诉讼,而是坐等被告实际违约。结果在45天装船期届满前,英俄之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合同因而无法履行。船主以违约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法院判决原告败诉,其依据是:开始原告没有就被告的预期违约提起诉讼,而是选择了保持合同的效力,故合同仍是有效的,被告并未违约。因此,被告对其违约给原告造成的损失可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