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政府职能的反思和调整。
从政府制度史来考察,总体而言,政府职能经历了由很少到很多再到较多(职能范围比较适度)的变化过程。众所周知,自上个世纪中叶,许多西方国家为了解决市场失效的问题,由政府伸出“看得见的手”对市场、企业进行干预,并由凯恩斯主义作为理论支撑逐步强化形成了政府干预传统。但是,由于许多行为的后果是极为复杂和难以预测的,知识和能力并非无限的政府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这些后果且不稳定;加之作为现代政治选择物的政府往往有为特殊利益集团谋利的动力和压力,所以政府在弥补市场失效方面并非万能。
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进一步明确市场与政府各自的功能,更科学地界定市场与政府的作用领域,使政府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都降到最低限度。而这正是近几十年来经济行政民主化、柔软化潮流的一个重要背景和动因。这一时期,许多国家都在重新检讨对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认识和政策,程度不同地进行着调整和改革(例如日、美等国的行政改革和放松规制等举措),对政府职能和角色更趋向于采取一种较为现实合理的态度。[4]
经济行政管理的上述调整和改革措施在实践中收到了相当的成效。从当今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看,其市场体系和功能日趋完善,起着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在经济与社会管理中积极履行服务职能、职责,并注重干预和引导的平等性、柔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扮演领队和顾问的角色,实行一种积极而民主的服务行政模式(也称为给付行政模式)。
因此,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推动民主政治、促进社会转型、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形成的过程中,还必须适应经济体制和行政模式转换的世界潮流,对政府职能作进一步反思和调整。
3.行政民主化潮流的积极影响。
政府角色问题,还可从行政民主化的世界潮流这一视角来观察分析。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民主化浪潮,西方民主在20世纪下半叶演进到一个新阶段——当代民主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西方民主,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直接民主因素大大增长和扩展,具体表现为由普选制、利益集团和新闻舆论三位一体、有机配合地形成当代西方直接民主、半直接民主的机制,其与原有的间接民主相结合而形成民主的当代形态;在内容上则主要表现为民主的因素增多、范围扩大、程度加深和步子加快,即由单纯的政治民主扩展到社会民主、经济民主和管理民主,由单纯的宏观民主扩展到微观民主,由单纯的横向民主扩展到纵向民主,出现了更多内容和更广领域的民主生活,开始形成比较健全的参与、竞争、制衡、法治等四大民主机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民主发展成就。[5]这一民主化潮流影响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此背景下也就出现了行政民主化的主客观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