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一种交易规则
李富成
【全文】
谁没有排队等候过,即使在我们这个不太习惯排队的民族:在火爆的重庆火锅店或者洋快餐店门口,在超市的结账口,在经济适用房发售前夜安营扎寨排队,在银行营业厅,在公交车站……人们之所以要排队,是因为排队是一种交易规则,只有排队才能够在和平条件下界定排队的买者所付出的等候成本。
说到排队买东西,首先想到的应是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凭粮票等票证排队购物,以及在剧变后的俄罗斯街头,人们排队购买日用品的景象。确实,排队购物通常发生在短缺经济条件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泽尔教授从产权模型出发,分析了汽油价格控制下的排队配给现象:1970年代世界原油价格的急剧上涨以及尼克松政府冻结汽油价格的控制,导致了石油短缺和排队等候,价格控制使得人们不能再以市场均衡价格,而只能以货币支付加排队等候的方式获得所需汽油。在这种情况下,等候时间与货币的结合构成汽油价格,两者可以在同一种模型下分析。但是因为等候的时间支出不会被任何人接受,其所代表的机会成本被置于公共领域,形成资源的浪费。然而,汽油属性的多样性、变动性以及价格控制的模糊性,使得卖者可以在约束条件下利用各种方法——比如降低汽油质量、缩短营业时间、减少服务项目、以高价的非管制商品搭售无等候加油服务等——对这些公共领域中的价值进行界定,从而获取相应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但是,即使在没有价格控制的市场上,买者往往也要支付货币价格与时间价格才能得到所需的商品或服务。比如,在就餐的高峰时段到生意火爆的餐馆用餐,就不得不付出一定的等候时间。对卖者来说,长时、稳定的排队现象提供了更旺盛的需求信号,卖者有动力通过扩大供给、降低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或者提高价格来适应需求。歌舞厅等娱乐服务行业区分不同时段定价,就反映了供需关系的相应消长。但是,单一店铺扩大供给的空间有限,如果有足够的需求,卖者会在适当地点开设新店。而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提高价格不一定是普遍可行的商业战略,在高朋满座、应接不暇之下轻率地降低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往往导致经营失败。
对买者来说,商品或服务的实际价格包括现金价格、时间价格以及所支付出的其他成本,这里只讨论排队所产生的等候成本。等候就是机会成本的付出,等候越长,机会成本越大,商品或服务的实际价格就越高,当然同样的等候时间对不同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机会成本。如果对某人来说等候五分钟的机会成本为十块钱,那么其等候五分钟后消费50元,他为此支出的实际价格是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