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了,别总拿老天爷说事儿!
李富成
【全文】
一份《京津沪渝川航空服务状况调查报告》显示,75%的消费者经历过航班延误,在经常乘飞机出差的人中,这一比例居然高达94%。有了这个数据,你急急火火地赶到机场,听到广播里那个慵懒而慢条斯里的偏中性女声毫无歉意地就你的航班延误“抱歉”着的时候,就不会意外了——果真能正点起飞,才有必要意外并且偷偷乐一下呢!
本来,地球人都知道,航班延误总是难免的。中国的航班延误之所以成为时下的新闻焦点,是因为一方面消费者无从知道航班延误的真实原因,另一方面航空公司往往将延误原因一概归为天气、航空管制等不可抗力因素,以逃避责任,甚至为了锱铢之失,冷漠地将消费者长时间干晾在候机厅,或者悍然以大棒相待,以至于坊间流传的航空公司与消费者的冲突事件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如此下去,和谐航空将注定成为中国民航永远也达不到的巡航高度。中国航空公司在全球化竞争中逐渐失去本土消费者,是一个可能有些不好接受,但并不多么难预料的结局。可是,眼下航空公司似乎还没有真正意识到,那些从来没有机会享受“上帝尊荣”的中国消费者,才是他们真正靠得住的衣食父母。其实,要争取他们很容易,就从这一点做起吧:航班延误了,别总拿老天爷说事儿,把该承担责任的承担起来!这既不是道德说教,也决不是非分要求。
先说别总拿老天爷说事儿。我国现行《
民法通则》和《
合同法》都把不可抗力作为通用于各种合同的一般免责事由,自然包括航空客运合同。但是,法律对不可抗力的定义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那么,天气原因是不是不能预见的呢?根据现在的气象科技水平,比较准确地预报几天、甚至一周以内的天气情况已经不难做到了。航空业作为对天气“严重敏感”的行业,自然应当与时俱进地提高对未来天气的掌握水平,而不应当以普通行业或者人的情况来自我要求。航空公司完全可以购买专业的气象服务,将其嵌入行业内的风险管理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周到的旅行服务。
当然,天气预报不能保证完全准确,即使航空公司得到航班始发地、经停地或者目的地一周后有影响飞行的天气预报,我们也不能要求其停止订票或者办理退票。但是,要求他们得到该消息后,通过票务代理机构向消费者提示,并不是多么过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