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法律程序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和意义,而不仅仅是达到特定目的的手段。因此违背法律程序的行为不论是否对实体结果产生影响,都构成对某种程序“过程价值”(process value)的侵害,必须被校正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对我国具有不可否认的针对意义。完美的程序离开了严格有效的违法归贡机制充其量不过是摆设。
坚持人本主义,主要是强调行政程序应当体现对相对方的个体权利、主体性和尊严的尊重,简言之在行政程序的原则和制度层面上,应体现“以人为本”精神,而不是将个体当作行政管制的对象和客体。在行政程序的操作中应警惕“程序的异化”,防止程序成为冷冰冰的规则集合或新的官僚主义的借口。
所谓现实主义,是指行政程序立法应在充分理解行政过程所面临现实问题和程序立法的现实的基础上,突出立法重点,有针对性地回应现实问题,逐步完善行政程序立法。这暗示了中国的行政程序立法不会是一个一步到位的步骤,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与不完美合作以追求完美”的旅程。
二、关注哪些问题?
(一)作为行政程序立法现实背景的问题
中国的行政程序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义”的推动,更缘于现实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程序制度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从宏观上看,程序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依法行政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的需要,还存在许多缺陷:第一,现有的程序制度在体系上存在很大的零散性,缺乏必要的衔接和一致风险,可能引发程序制度体系内部的原则或规则之间的冲突。第二,行政权的行使在程序上享有过度的自由裁量权,难以保障程序公正。第三,相对方在程序上享受的权利太小,已经享有的某些程序权利也因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而难以得到保障,相对方在程序中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第四,与“程序合法性”意识的增强相比,“程序合理性”仍未得到法律的足够关怀,缺乏实现程序公正的保障机制。第五,程序规则之间的抵触现象比较严重,显示出程序设计上的随意性。第六,一些蕴含程序公正主要价值的基本原则既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在程序作业中也不具有自接的法律效力。第七,程序的简化欠缺明确化、具体化的条件,为程序操作中的恣意留下了空间。第八,行政管制过程和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大众参与制度有待改进,有效参与的要件(如信急公开、利益团体的组织等)仍然欠缺。第九,对于违反法律程序、侵犯程序权利行为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甚至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程序法治意识不强,程序下具主义意识仍然比较浓厚,不按程序办事的情况比比皆是。第十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程序权利意识依然比较淡薄。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