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贸易(包括假冒商品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94GATT TRIPS) 。 参见于丹翔:《美国专利申请中非显著性要件简析》,载《外交学院学报》,2002(4)。 参见莫成凡:《创造性的不同称谓及其翻译》,载《上海翻译》,2006 (1)。 吴汉东:《知识产权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 该案可以在http://www.westlaw.com查到,2006年12月5日访问。 参见李永明:《知识产权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330页。 参见韩志杰:《美国司法部建议最高法院审查KSR案件及非显而易见性的判断标准》,载http://www.sipo.gov.cn/sipo/xwdt/gwzscqxx/2006/200610/t20061012_112510.htm,2006年12月4日访问。 参见尹新天:《专利权的保护第2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554页。 该案可以在http://www.westlaw.com查到,2006年11月5日访问。 该专利2000年8月授予(US 6237565),在http://www.uspto.gov/patft/index.html 可以查到,2006年12月4日访问。 2002年2月到10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在反托拉斯局联合组成一个委员会,进行一系列听证。就竞争与专利保护的法律政策之间的合理关系进行调查。听证会历时24天,听取了300多名来自各方面的专家意见。经过听证会,委员会2003年公布了《促进创新:竞争与专利法律政策的适当平衡》报告。
该案可以在http://www.westlaw.com查到,2006年12月5日访问。 张晓都:《专利实质条件:从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实质条件到生物技术发明的可专利性》,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67页。 参见尹新天:《专利权的保护第2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第556页。 参见于丹翔:《美国专利申请中非显著性要件简析》,载《外交学院学报》,2002(4)。 参见袁宏伟、谷淑娟:《专利权保护案例分析》,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