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考察进路的分析
微观考察作为一种进路或视角在解释问题时注重考察引发事件产生的微观社会关系和微观社会场景,它的关注对象总是围绕具体事件的细节,这些细节的考察能够使我们认识到一些存在于现实中但与我们一贯的理论中不相符合的东西,因此,这一进路的研究可以成功的从法学内部瓦解相当一些今天占据支配地位的中国法学知识以及理论模型 ,并且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法律的新认识:世界是复杂的,单纯凭借一种理论想象设计出的看似完美的法律规则在应用到具体的法律实践中可能并不如愿,甚至完全可能颠覆了你的初衷。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苏力先生可谓一直是一个先行者,其《送法下乡》一书在考察基层法院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成功阐释出了“微观制约”的影响,这是一个突破,当然也是作者一贯思维进路的一个延伸,对于这方面的相关研究,都应当值得借鉴 。
由于此一进路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事件细节,深切的认识到本来设计精良的制度在具体的实践中是如何被“实际”应用的,其在我们的社会考察中所占有的地位也就是不言而喻的了。此一节的分析,本文拟从《南方周末》中一篇关于北京旧城改造中房屋拆迁的新闻调查类报道入手。文章中讲述:车警官是崇文区小江胡同9号四合院的原产权所有人,在北京市的旧城改造规划中该四合院被列入拆迁范围,由于对补偿款数额不满以及对老屋怀有的特殊感情,车警官并不愿放弃老宅。但是在应用了一切合理手段,走完了一切合法手续后,他还是被迫接受了搬迁的命运,并因此踏上了艰难的寻房路 。
发生在车警官身上的事可能是无数个拆迁户奋争故事的缩影。本文于此无意感叹这种无奈,本文关注的是整个过程经历了完整的程序,但最终却并未得到满意的结果。应当说,纠纷的三方(崇文区建委、天街置业和车警官)都是懂法律知程序的,事情的解决经历了拆迁纠纷谈话及听证会,在这其中也很好的把握了程序进行的期间,并多次听取了当事人的意见,但最终还是应了“说了也无用”这个预先的判断。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还是程序保障不够,应继续设计出更加完善的程序制度,并且要加大这一过程中的监督。事实上我们对此类问题的讨论也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一思路来的,在这其中,“法制不完善,程序不健全”成了对一切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作出批判后的总结,如果分析的相对完整些,还会附加上自己所认识到的设计精良的程序。除此之外,我们的视角很少去关注现有的法律及程序为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应当说,经过这麽多年的大规模立法,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有法可依的,问题就出在我们很多已有的法律及程序在实际的运行中成了一种“走过场”,如果我们对这一问题不能很好的作出分析和解释,那麽我们怎麽能保证自己设计的看似精良的程序不会成为另一种“走过场”呢?更何况这种相对更复杂的走过场可能会损耗更多的交易成本。基于这种认识,本文的分析就是要从“微观制约”入手,厘清了这些制约因素,我们要解决法律在现实中真正起作用的问题才会有章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