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取消离岸公司享有的延期纳税优惠,建立针对离岸公司利用离岸法域积累利润的受控外国离岸公司规则。
对于非典型离岸公司的避税问题,笔者侧重分析了构成“假外资”泛滥的税制原因,说明了对外资企业奉行税收超国民待遇政策的危害。最后,笔者提出:尽快实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合并,在内外资企业间推行税收国民待遇原则,在国内税法层面消除非典型离岸公司海外注册的根源,才是治理中国“假外资”逃避国内税收问题的上策。
离岸公司的避税实践伴随着离岸公司的产生而产生,在国际税收领域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利用离岸公司开展避税操作早已经进入了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中国内地的企业,为了寻求税收成本的最小化,也广泛采用离岸公司的运作模式。但是,中国至今尚未建立针对离岸公司的反避税对策;税收立法的空白,给离岸公司的避税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尽快制定治理离岸公司避税的法律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离岸公司在国际避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在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的今天,充分运用离岸公司在国际避税方面所带来的便利,减轻进军国际市场的税负压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是非常有效的选择。中国税务当局在制定涉及离岸公司的税收政策,全国人大在制定涉及离岸公司的税收法律时,应该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决定税收政策或税收法律限制离岸公司避税的尺度,做到既能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能减轻中国公司进军国际市场的税负压力。
【注释】
张诗伟主编:《离岸公司法理论、制度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梁蓓:《国际税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0页。
王铁军,苑新丽主编:《国际税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页。
参见英属维尔京群岛国际商务公司法第67条。
张晓丹,徐晶:《离岸绿洲?避税天堂!》,载《新财经》2002年第7号。
参见王刚:《海外离岸公司的实践应用与法律监管趋势》,载《对外贸易》2005年第1期。
张诗伟主编:《离岸公司法理论、制度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参见黄济生,殷德生编著:《国际税收理论与实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1-152页。
参见张更鑫等著:《发现机遇:离岸公司操作指引》,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前言第1-2页。
由于该控股公司依据中国的公司法设立,具有内资企业的身份,国家在外资对电信行业持股的比例限制方面的规定被干净的回避掉了。
参见霍宇力:《跻身“三资企业”享受“三减一免”》,科技日报网,2002年10月27日。
参见英属维尔京群岛1984年国际商务公司法第110条A款。
王兆高主编:《税收筹划》,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7页。
参见王刚:《海外离岸公司的实践应用与法律监管趋势》,载《对外贸易》2005年第1期。
徐海涛:《充分利用避税地》,载《新理财》,2004第2期,第55页。
参见翁国民等编著:《国际经济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407页。
参见〔日本〕金子宏著:《日本税法原理》,刘多田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80页。
陈清秀著:《税法之基本原理》(增订三版),台湾植根法律事务所丛书(一)1997年版,第247页。
刘剑文,丁一:《避税之法理新探》,载《涉外税务》2003年第8期。
参见葛惟熹主编:《国际税收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210页。
陈安:《国际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4页。
司法部教育司编著:《国际经济法学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35页。
司法部教育司编著:《国际经济法学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235页。
徐志:《OECD反有害税收竞争的展开及所引发的国际之争》,中国期刊网,2002年。
参见王铁军,苑新丽主编:《国际税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1页。
徐志:《OECD反有害税收竞争的展开及所引发的国际之争》,中国期刊网,2002年。
张中秀主编:《新编避税与反避税实务全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737页。
董世忠主编:《国际经济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98页。
张中秀主编:《新编避税与反避税实务全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471页。
杨斌:《防止跨国公司避税之对策的比较研究(下)》,载《涉外税务》,2003年第7期。
张强主编:《国际税收纠纷与预防案例分析》,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184页。
尹因频:《国际税收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5页。
陈安:《国际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8-359页。
徐信艳:《国际税收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版,第1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