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国人要完成现代化,则必须经过思维的理性化这一关口,否则,就不可能产生出制度,设计的明晰性与办事程序的确切性。这样,在民族理论思维的气质中倡导一种理性的精神、超越的精神和科学的精神,就显得相当必要。
10、一切科学都在前提下发生,至于前提之前的事情,则应该有信仰去过问,科学无能为力。谁说科学从来不信仰什么?对前提的绝对屈服与无条件遵从,其实就是科学的信仰。科学的明智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清楚得为自己划出界限。每个门类的科学都在说,我只承认到这一步,我只在这个范围做我所能够做,所应该做的事情,至于在这一步之前,在这个范围之外究竟存在着什么,我一点也不知道,那也不是我的事情。
II
书名:《法学的坦白》
作者:宋功德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读完这本书,真是意犹未尽。本书采用的是随笔,读来活泼生动、有趣,但更发人深省。可以这么说,读完此书,我的头脑清醒了许多,明白了许多。因为本书对我国法学界的现状描绘得入木三分。
本书遵循着主体——人性——行为的逻辑,借助经济学分析工具来系统地探讨基本的法学问题,共阐述了法律学人共同体、法律学人人性、脸谱、赶场、法学围城、法学与法制之间、法学高学位问题、法学职称和法学院名人战现象等九个主要法学问题。
读完此书,我对如下几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1、有限理性。世界是无边无际的,可以说是无限的,因而也就是没有缺陷的。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有限的,都是有缺陷的,都是有限理性。我们只能用有限的知识,有限的理性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因而我们的结论必然是有缺陷的,是有限的,尚待发展的。具体到社会科学领域,比如法学,当我们醉心于法律万能而不能自拔时,我们忽略了社会的其他因素,如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因素的作用,而是简单地作了头脑中的处理,现实往往不是那么简单。总之一句话:我们要钻进去,还要能跳出来,但恐怕就是有好多人到时就跳不出来了。看问题都是戴着有色眼镜,而且只是某个领域的“法学眼镜”,太偏狭了!太狭窄了!
2、法学领域的学科分裂。表面看起来,1978年后我国的法学发展很快速,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法学与其他学科以及法学内部,部门法与理论法学之间的隔离状态不可忽视,问题很大。特别是部门法学与理论法学的之间的矛盾,作为法理的研究生,不可能视而不见。作者指出:理论法学的人拿着望远镜在法学的世界里神游,而部门法学的人则拿着放大镜在部门法的地图上仔细研究。我觉得这是个绝妙的比喻。由此我受到启发:搞法学理论研究不能只是向上看,要适当地向下看。法学理论必须关注具体的部门法学,这样才不至于流于空谈。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