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刚上初中时,也就是14—15岁时,我是一个狂热的马克思主义信徒。当时就觉得马克思伟大的不能再伟大了,尽管当时还没有具体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到了高中也没有改变,而是强化了这种观点,但这时已对马克思主义了解多了一点。现在想来初中和高中的状态,那是由初、高中阶段教学的性质所决定的。那些老师也只能讲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能简单地加以否定。而我们也只能接受,大多数同学是相信马克思主义的。可以说在初、高中阶段,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的灌输是成功的。这种成功并不是因为同学们都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是同学们并没有受到其他资产阶级学说的影响。记得那时我不仅信仰马克思主义,而且千方百计地去找“老书”——很旧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来读。我想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尽管我没做到,但我却这样想了,并付出了实施。
初、高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狂热信仰,导致我上大学第一本看的书就是《马克思传》。当然这还有另一个考虑,因为我的大学不好,所以自从我踏进大学校园之前,我就决心考研,而考研要考政治。当然那时还没想到考人大,只是是后来觉得人大的题比较传统,专业课的书也不是很多,而且我们有个老师也考人大
宪法行政法的研究生。不过,当他今年第六次考研终于闯进复试,但还是被刷了,所以他悲伤到极点——我猜的,调剂到了我以前的学校,也就是他任教的学校。这是题外话了。
大学时我兴趣比较广泛,喜欢看各种类型的书籍。说实话,其实这也我和考研相关,考研成了我大学时的唯一任务。过英语四、六级,看各种各样的书籍,扩大知识面,都是我考研的手段而已。这也就解释了我为什么在那么差的学校一年就考上人大的原因。费话不说了。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可以接触各种观点,开阔眼界,但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在我头脑里也越来越多,而我却浑然不知。因为老师们都这样讲 ,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法慢慢的没有阶级性了,或阶级性变的没有那么重要了。大三时我看了黄仁宇的《资本主义史》,那里面认为马克思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病理学家,这种观点多少也对我产生了影响。总之,当我大学毕业时,对马克思主义已不那么信仰了,至少好象大家都避而不谈,我连真正了解它的机会也没有了。那现在我上完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变化很大,大的连我自己都吃惊,因为我又重新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找到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