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政府为银行提供的隐性担保来分析不良贷款的产生(道德风险)
由于我国解放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1978年改革后,四大国有银行相继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成为商业银行后,又产生了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地区性商业银行和具有准银行性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城市信用社演变为现在的城市商业银行)。
因为这部分金融机构大部分都有政府(中央或地方)控股,银行管理部门也认为政府(中央或地方)将提供隐性担保,即使这部分金融机构遇到挤兑、倒闭的风险,政府(中央或地方)不会坐视不救。这种隐性担保增加了这部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降低了这部分金融机构的管理意识(包括内部管理与客户的跟踪调查管理),降低了这部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意识,强化(增加)了这部分金融机构的寻租活动(行为),上述的因素都会对增加不良贷款造成影响。
3、从信息不对称与不完美来分析不良贷款的产生
除了前述分析的可能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外,无论是对于国有独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地区性商业银行以及具有准银行性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城市信用社演变为现在的城市商业银行),逆向选择[5](adverse selection)也是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之一。逆向选择的本息是当利率提高后,收益低而安全性较高的借款者,可能因为投资收益无法弥补借款成本退出借款申请者的行列,由于信息不对称与不完美,银行无法完全鉴别项目的安全性与收益性的高低,逆向选择必然发生。利率的提高有两方面的原因,是利率市场化逐渐进行,二是寻租活动变相提高了利率,利率提高的两方面原因都会使逆向选择必然发生。进一步,因为寻租活动变相提高了利率,所以逆向激励(adverse incentive)必然发生。逆向激励是指利率高得使收益低的项目无利可图,在有限责任的情况下,必然倾向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随着利率市场化逐渐进行与寻租活动的盛行,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与逆向激励(adverse incentive)必然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4、从一个民族的动物精神来分析不良贷款的产生[6]
当一个民族的动物精神增加时,会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我国 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但是我国是一个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信用基础薄弱,债信文化没有形成,“三角债”问题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的企业没有偿还银行贷款的动机,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很好的得到实施,社会信用出现了问题。 所以,当1992-1995年经济过热时,动物精神与经济过热的相互推动,导致银行与企业主体的短视行为,银行的盲目贷款增加,企业的投机借款增加。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