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某种程度来说,《
企业破产法》的出台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由于“宜粗不宜细”的立法理念的影响,《
企业破产法》只提供了一个制度框架和标准,很多程序还缺乏更为具体的规定,很多特别规范还需要具体落实,有待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的进一步细化。如破产案件受理和收费的具体办法、管理人费用、管理人资格认证和行为规范、债权人会议的议事程序、专门破产法庭的设置和内部运作方式、破产案件中对裁定上诉和异议的程序、破产企业职工、出资人参与破产程序的办法、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办法、破产违法行为的追究、统一的破产程序文书、破产财产的处分程序、破产程序与庭外处分、债务和解的衔接办法等。
如果说上述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属于微观层面,那么从宏观角度讲,破产法要真正发挥公平清偿债务、拯救困顿企业、协调公共利益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经济体制。具体说来包括:
第一,《
企业破产法》的有效施行,需要完善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破产法实施的配套条件,并非前提条件;包括社会保险、再就业、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为破产法的实施提供良好的配套制度环境。但是,目前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够健全,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少数企业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据统计,截止2004年6月底,企业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为97.7%(应参保人数约为1185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65.2%(应参保人数约为11628万人),失业保险的参保率为91.5%(应参保人数约为10280万人),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同样偏低;二是已经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由于少数企业财务状况的原因,拖欠社会保险费用的现象比较严重。据统计,2003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缴率为95.11%,2003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收缴率为97.42%,失业保险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拖欠情况。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将使企业职工在企业破产之后享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增加了破产的成本和难度,同时由于劳动债权优先,其他债务也无法得到公平有效地清偿,影响了破产法功能的充分发挥。
第二,《
企业破产法》的有效施行,需要协调统一的法制环境。破产法具有特殊的法律属性,是债务清偿法与企业法的结合,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结合,也是公法与私法的结合。这种特殊的法律属性决定了破产法的有效施行,有赖于协调统一的法律体系。因此,破产法应当与
公司法、
民事诉讼法、
合同法、
合伙企业法等法律的规定相协调,对于关系到破产法实施中的一些重要法律制度,需要在《
企业破产法》出台的同时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如
刑法中破产刑事责任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与《
企业破产法》的协调与适用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