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网吧企业则对此纷纷叫苦。渝中区一网吧业主告诉记者,现在网吧生意本来就不好。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很多家庭都能上网了,网吧的客源被分流了一部分。此外,近年来网吧数量增长很快,整个市场已是供大于求。一旦零点后不能继续经营,将影响到网吧的生存,许多网吧可能因此而关门。
据重庆市文化行政执法总队负责人介绍,强制断网并非重庆首创,此前,河北衡水、辽宁沈阳先后进行了试点,效果都不错。此举在对网吧行业造成影响的同时,也将促成网吧行业重新洗牌并走向规范。
据宜昌市文化局官方网站(http://www.yc.chinanews.com.cn/2002-07-19/4/700.html:针对未成年人迷恋“网吧”、包夜上网等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网吧”管理问题,宜昌市从7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新的“网吧”管理制度,这是本市加强“网吧”整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制度出台后,运行态势良好,受到“网吧”业主、学生家长和市民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宜昌市政府经过反复调查研究,由文化部门牵头,公安、工商、教育、电信等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的通告》,共有9条措施,其中有3条在全省、全国首开先河。《通告》第一条向“网吧”业主讲清道理,指出“如果放任未成年人在法定时间外上网,“网吧”业必定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电子海洛因’和隐形‘杀手’,激起社会公愤,形成社会公害,最终走向被关闭的死路。”突破过去“网吧”管理制度的3条新规定包括:一是对所有上网者进行上网登记制。上网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进行登记,未成年人上网必须凭所在学校出具的有效证明进行登记。未成年人在法定时间内持续上网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二是结合宜昌实际,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行营业时间限制,即早上7:00至凌晨2:00为营业时间,凌晨2:00至早上7:00为非营业时间。三是教育部门加大学生上网管理力度,规定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无故缺课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学校对学生有2次在非法定时间进入“网吧”的要进行通报批评;教育主管部门对管理不严的学校也要进行通报批评。另外,在“网吧”业管理中,注重对“网吧”业主进行教育,增强其行业自律意识,使他们自觉认识到,“网吧”业只有走向规范,才能得到生存发展;加强社会监督,形成健全的监督网络,目前已向社会公布4部电话,实行通宵值班制度;强化消防安全检查,不定期实行地毯式检查,对不合格“网吧”勒令整改。
宜昌市“网吧”管理新制度推行后,收效明显。一是该市“网吧”业经营逐步走向规范。据多次复查“网吧”在法定时间外接纳中小学生的情况明显减少,通宵上网被取缔。二是“网吧”业主行业自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普遍认为,取消通宵上网等措施,使人员、设备得到休息,降低了成本,减轻了负担,规范了经营,有利于“网吧”健康发展。三是形成了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目前,宜昌市已形成全方位的社会监督网络,包括执法部门监督、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行业自律等。据初步统计,新制度实施后,投拆电话减少了60%,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许多家长说这是政府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好事、大实事。不少市民还专程到宜昌市文化局表达自己对政府的谢意,并对今后的“网吧”管理工作提出一些良好建议。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