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三种正义观的内在逻辑
林吉辉
【关键词】理想国;正义
【全文】
时间,“昨天”,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看完表演做了献祭之后。柏拉图把接下来的对话放在已经进行完成的时间跨度之内,从行文看,对话是在“昨天”进行,而今天才形成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对话。这就意味着对话不是简单的临时起意或者零散的,而是经过精心准备和整理的。因此,阅读之时,可以紧抓前后的内在逻辑。
人物,除了克法洛斯之外,和苏格拉底对话的都是年轻人。可对话开始于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这个老人之间。意图在于让克法洛斯这个人生旅途的老旅客对那些年轻人现身说法,引出对话真正的开端。这个开端还有潜在的逻辑:神——老人——年轻人,第一卷的最后又出现朋迪斯猎神,甚至本书的最后一卷即第十卷又回到了神,这是一种内在的呼应。可以看出神在本书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是理想国家的重要组成,这种范式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有可比之处,卢梭在此书中把最后一章留给“论公民宗教”。基于此,才能解释苏格拉底为何赶来给第一次被庆祝节日的猎神朋迪斯献祭。
解决完关于“神”的问题之后,进入克法洛斯的话语。克法洛斯以一个老人的身份提出如何对待吃喝玩乐之类的欲望,他认为,欲望的痛苦不在于年轻或年老,而在于人的性格。“性格”(329D),英文是character,词典解释为mental or moral qualities 。mental注重外在,也即character不仅有内在的精神,还有外在的评价。进而又提出“一个好人,同时忍受贫困、老年,固然不容易,但是一个坏人虽然有钱,到了老年其内在也是保持不到满足和宁静的。”(330A)关键词“好人”,英文是right temperament, temperament: person' s nature as it affects the way he thinks, feels and behaves 。从逻辑上说,character 属于个人内在的性格,而temperament 是主宰人的外在行为的内在,这是一个逻辑推演的递进。往下,331A 出现了这么一个词“righteousness”, righteous: doing what is morally right, morally justifiable 。 这个词在中文可以翻译成“正义”,这是本书首次出现“正义”一词。这个词又比前一个 right temperament 进了一步,成为了外在的行为,而且赋予了moral 的评价。做到righteousness 能让人问心无愧,安享晚年。克法洛斯说,“不要欺骗别人,哪怕不是故意的也不行,不要存心作假,不要亏欠神的祭品,不要借债不还。”(331B) 这些可认作为本书关于“正义”的最早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