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形成与我国的应对

  第六,认真研究和利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法律条款,培养一批熟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专门人才。我国企业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知之甚少,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状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应加强对从事国际贸易企业的相关人员和员工的培训,使其正确理解和掌握WTO 规则及相关的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确保其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析、判断和应变能力。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切实加强对既懂专业,又懂外语、法律、贸易、外交等复合型谈判人才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尽快培养大批熟悉WTO /TBT协议规则能够参与争端解决的专门人才。在我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要学会充分利用WTO 规则中关于组织机构、磋商和争端的解决的条款,进行磋商和裁决。
  总之,我国已是WTO的成员,我们承担TBT协议的义务,也享受该协议的权利,应依据TBT协议在技术性法规、标准和包括认证制度在内的合格评定程序方面实行的非歧视性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抵制发达国际对我国产品实行的双重标准。同时,积极建立自己有效的TBT系统。
  
【注释】  (1)数据来源于韩可卫:《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发展特点分析》,《时代经贸》,2005(11)。
(2)有关中英文本见于http://dellsvr.gzgo.gov.cn/claw/wto/index.html
(3)张志强、蒋国瑞:《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原因探索》,《国际经贸》,2006(1)。
(4)我国已有的通报服务主要是《WTO经济导刊》上的《WTO/TBT-SPS最新通报》。
(5)参见丁锋:《卓有成效地推进中国采标工作》,《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第4期。
(6)范静波、张琦恩、刘为:《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与我国标准化法律的完善》,《大众标准化》2005年第11期
【参考文献】①霍俊斌:《〈“TBT”〉协议下中国技术标准的制定与适用》,《科学之友》,2005年7月号。
②孙敬水:《我国TBT 预警机制的架构》,《科技进步论坛》,2006年3 月号。
③戚亚梅:《WTO 涉农产品技术壁垒通报新动向》,《WTO 经济导刊》,2006 年第4期。
④周正祥:《TBT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4期。
⑤岑彩云:《TBT 的正负双重效应及其应对策略》,《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6 年第1 期。
⑥石召奎、张晓涛:《当代技术性贸易壁垒盛行的原因与对策》,《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8卷第1期。
⑦张巍、王立志、姚飞:《从进化角度看绿色壁垒和绿色质量》,《环境科学动态》,2005 年第4 期。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