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的未来之路
石先广
【关键词】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工作室
【全文】
人民调解的未来之路
—写在上海市杨浦区街道、镇调委会“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推进会召开之际
石先广
2005年6月14日杨浦区召开街道、镇调委会“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推进会,全面推广延吉街道调委会“杨伯寿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和品牌效应,积极培育和推进人民调解向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这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对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改革的一次探索和实践。随着社会转型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纠纷主体、内容、成因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新的、复合型、深层次的矛盾纠纷不断出现,有的转化为群体突发事件,有的激化为刑事案件,对构建和谐社会带来较大压力。人民调解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新任务的要求,既要巩固传统阵地,又要开拓新的领域,自觉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大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促进社会和谐的最前沿。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矛盾要化解,人民调解要更生复兴,新的时代究竟要呼唤什么样的人民调解?人民调解的未来之路在何方?这些问题摆在了每一位关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面前。笔者认为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就是人民调解的未来之路。
一、推进人民调解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建设是人民调解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人民调解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相当时期以来,人民调解承担了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的预防、化解工作,被称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但是,从现实生活的外在因素看,人民调解制度也面临着现实的困境:一是资金严重短缺,缺乏相应的奖励制度和补贴办法,限制和影响了调解工作的发展。二是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多数调解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政策和业务水平欠缺,影响调解质量与效率。三是人民调解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调整频繁,不能专职专用。四是人民调解的工作质量、水平、效果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为了解决目前人民调解队伍、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人民调解组织化解重大、疑难民间纠纷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和水平,通过“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培育和推进人民调解向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是解决目前人民调解面临现实困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所谓专业化,就是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要具有法律背景,并且专门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即受过法律专业教育,或具有法律工作经历,或长期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具备丰富的调解工作经验。所谓规范化,就是人民调解制度、程序以及文书的制作要统一、科学、规范,并且具备相当的质量和水平。所谓社会化,就是利用社会组织、社会机构、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 “培育和推进人民调解向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对内来说能够督促自己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水平。对外来说,提高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程度是一个形象工程,有助于提高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度和权威性。所以,通过‘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培育和推进人民调解向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是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的方向,也是当前我们工作的亮点,同时它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好了,人民调解的长足发展就有了坚实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