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革中国教育之命——从高等法学教育说开去

  以前所谓的课前预习的工作必须予以足够重视。预习即是预先学习。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进度、内容等项安排,先期进行自我教育,为课堂教学创造条件!要想使双向交流得以顺畅进行,在学生一方也同样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否则只能沦为看客或听众。当然,如何更好地开展预习这样的自我教育活动本身也不是自我教育本身可以封闭解决的,同样需要借助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只能是自我教育的辅助与提升,而不是相反。自我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没有自我教育的学校教育形同虚设、收效甚微!自我教育是主,学校教育是辅,这就是二者的恰当关系!有朝一日,学生在校园里可以游刃有余,海阔天空地既学且问,而不拘泥于所谓的教学计划的局限,让思维的翅膀任意翱翔,那才是教与学的至善境界。
  信息传递已经逐渐从教师的职能中分离出来,直至有一天以信息传递为目的的学校教育理念完全被取代。也就是说,目前绝大多数教师所从事的绝大多数工作将在不远的未来归于消灭!将较低层次的获取信息的工作交还给学生自主完成!传统的、简单的、一般的、肤浅的获取信息已经落伍了,是到了对“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清算和变革的时候了。高效、合理、科学、经济地获取信息以及对所获信息进行精加工、细处理将成为学校教育新的理念和新的增长点。课堂教学的灵魂就是交流。教师所要完成的是社会其它资源所不能或难以替代的职能,与学生沟通、交流,个性化地处理个案,指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自我获取信息,协助学生对所获信息进行深层处理,直至培育出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是教师角色及学校教育定位的革命性转变!
   师生互动,双向交流。这就是教育第二定律。
  三、思维创新
  高等教育是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绝非知识教育,职业教育。因而学习的内容是次要的,方法是主要的。世界观的形成与方法论的掌握就是高等教育的精髓。就像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的数学和语文一样,在数学中学到的是一种思维工具,而不是三角、代数、几何的公式、定理;从语文中学到的是一种表达工具,而不是字、词、句的概念、理论。学习的内容永远只是金山,而学习的方法才是点金术。无限、庞杂的内容无需且无法穷尽;有限,条理的方法却应该也可以掌握。内容是易变且易忘的,而方法是规律且相对恒定的。能力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即在于思维方法的训练!
  社会科学之所以被称之为科学,是因为它是科学之一种。但残酷的现实却是:社会尚在,科学尽失!从教师到学生,从业内到业外,已经很少有人把社会和科学联系在一起,剩下的只有现象和结论。教育与学习的主题,也只有单纯的认知与接受。社会现象只是社会科学的研究素材,而不是社会科学本身。就连所谓的最高级别的学术刊物上,也已经很难见到真正意义上的论文。更多的只是对现有资料的堆砌、引用、转述,不厌其烦的重新排列组合。注释满天飞,学术道德虽无可指摘,但所从事的仅是“编辑”而非创作,使用的是剪刀、浆糊而非学术思维,生产的也就只能是文字垃圾和虚假繁荣。作为论文的要素:论点模仿,论据“克隆”,论证无方。作者自己呢?文章的灵魂呢?无处可觅。当我们听到某位学者的名字,立即联想到的不是他(或她)显赫的官阶或学衔,而是他(或她)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的学术思想时,中国就有真正的学术啦!
  当今中国高等法学教育最终培养和考查的只剩下人类智能中较不重要的一项——记忆力。其实,记忆力本身也不是教育的目标,而仅是实现认知、了解这种低级教育价值观的一种客观结果。没有谁去专门教会学生如何提高记忆力,学生们只是在无奈的情况下,随意地强化这项能力。由于无序和不科学,记忆力本身不仅未见提高,就连记忆的内容也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我们的教育到头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就是这样的教育模式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上延续着,在数以千万计的高校学生中重复着。呜呼,中国教育该醒了!哀哉,中华民族该醒了!
  经验和常识告诉我们两条真理:一、重复是记忆之母。二、迅速记忆恒等于迅速遗忘。可是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却偏偏与这两条真理背道而驰。一方面,一位大学生在短暂的四年里要学习几十门课程,平均每一门课程的时间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长时间地温习与反复,这就注定了学习的内容只能是一些规律性的原则、原理,而不可能是大量的具体知识。另一方面考试却以对具体知识掌握的多寡为判断优劣的唯一标准。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生吞活剥,死记硬背,误以为试卷上的高分就意味着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实则随着考试的结束,迅速记忆的内容也必然灰飞烟灭。
  现行制度的支持者坚定地认为:背,总比不背强。背,多少能记住一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思维工程。没有思维的学习不是学习!平时抄笔记,考时背笔记,考后忘笔记,这种三点一线的现行教育环节,是对客观教育规律的公然违背!更令人忧心如焚的是,此种现象大行其道,泰然处之,遍及全国,名正言顺!这虽然也可以算是一种教育,但也只能算是一种极低水准的教育,是对资源的浪费,是对人才的误导。生产制造的只能是一种规格十分低下的“产品”。有的“聪明”学生连平时记笔记都可以省略,考前借其它同学的复印一份即可。于是便出现了“轻松一学期,紧张一道宵”的荒唐现象。在人类智能的诸多种类中,记忆力因其可以被不断发展的科技手段所替代而日渐贬值。在现实社会中,几乎所有的正常工作的开展都是在“开卷”状态下完成的。在信息携带、存取不便,获取、占有昂贵的时代,博闻强记被人们所艳羡和尊崇。然而随着斗转星移,这样的“神功”已经风光不再。从各种各样的信息载体或内存中提取信息比从自己的大脑中提取信息在速度上已经差距不大,而在容量及精确度上,人脑的劣势显而易见。人们不再惧怕遗忘什么,而更担心在充分的现有信息面前如何突破,如何创新!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