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选举社会的伟大理想

选举社会的伟大理想


王怡


【关键词】选举 科举
【全文】
  
  ——纪念废科举一百年
  
  回顾科举废止一百年,有一个理想必须被提及。这比一切关于科举利弊的争论都更令人揪心。那就是当初创设科举制的先人,和一百年前力争废黜科举的先人,其实都怀着一个相同的、出自《礼运》大同篇的理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在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上,这个理想一以贯之,就是渴求一个公正、平等和开放的“选举社会”。
  在古人的观念里,“选举”就是反对一切世袭制和血统论的官员选拔制度。狭义上,古文中的“选举”与“科举”相对,指不依赖于标准考试的各种推举荐察之法。广义上,指包括科举在内的一切选拔制度。如历代史书中的《选举志》、《选举典》等。何怀宏先生将隋唐以降称之为“选举社会”,彰显一种与“世袭社会”相反的政治构造。用王夫之的话说,就是“封建废而选举行”。用文革受难者遇罗克的话说,就是“一切经过努力不能达到的权力,我们一概不承认”。
  这就是科举制的精神。不管后来它如何积弊沉重,如何不合时宜,但1300年的科举,始终饱含着中国人追求“选举社会”的伟大抱负,也是近代民主制兴起之前,唯一一种把任官资格最大可能向平民开放的选举制度。从唐到清约10万进士,其中约50%出身于三代以内无功名官职的平民家庭。进入《宋史》的官员中有46.1%来自寒族。明初一百年间,这一比例高至58.2%。在反对公共权力的个人、家族或集团的世袭垄断这一点上,我们今天并无资格,去小看当初飘荡在科场上空那振聋发聩的声响。就连力废科举的梁启超先生,也并不小看这种价值,他在变法中说,“科举敝政乎?科举,法之最善者也”。
  他的意思是,在一切关于公共权力配置的旧制度中,科举是最公正的部分。就像今天的高考制度尽管受到无数诟病,但要承认,高考仍然是现行教育制度中最不糟糕的一部分,甚至也是全社会一切公共资源配置中合法性最高的一种。人们集中批判高考,只因为人们对未来的忧愁,胜过了对现实的不满。因为“我们老了,无所谓了”,孩子们却比我们更重要。
  
  在科举和选举之间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端方等6人奏请立停科举。第二年开始停止所有乡会试。历经了近10年的废八股和废科举之争,这个被严复称为无异于古之废封建的“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水到渠成,竟然并没有激起当时舆论和天下生员的喧闹。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