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样,最后我要说的是四个字,但也是特别重要的:谢谢大家!
张千帆老师:感谢来梵老师给我们大家做这么一个生动的报告。要说宪法学作为一个学,是非常枯燥的,要讲的生动不容易。上个星期苏永钦教授来讲的是一个宪法制度的问题,将宪法制度就比较有意思。但林教授今天讲的不一样,他是探讨一门学问背后的学问,是一种比较隐微、枯燥的一种东西。但来梵教授在学术的路径上给我们里的非常清楚。包括我们中国宪法学,确实受到德国很大的影响,我们人大还是人大常委会现在下面还有一个国家法研究室,可见所受的影响之深。最后,我似乎听懂了来梵教授所讲的谋略,我们平常讲社会科学中的方法,并不纯粹是一个中立的、客观的方法,是比较狡猾的,经常是人们想利用某一种方法去实现某一种价值。当然这是一个矛盾,方法本来就是一个事实的研究,不应该带有太多个人主观上的东西。但往往我们社会科学是在走这样一条路。所以,大家以后在学习“方法”的过程要带有一种警惕。从这个讲座中,我们也看到一种希望,至少方法有一种实用价值。他提到张友渔先生以前在日本学习,为我们国家的
宪法引进了两个既是义务又是权利的劳动权和受教育权条款。这不同于我的想法,我个人不认同
宪法中带有义务。但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宪法学或宪法学方法的重要性,因为我们以前我们一直认为中国
宪法是领导拍拍脑袋就出来了,我们的宪法学家基本上就是领导人的秘书,把他的思想给成文化。但从这个讲座中,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是从日本来的。所以,我们学宪法学,背后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这当然也关系到林教授所说的担当,因为这个作用如果发挥不好,最后可能会发生德国那样的悲剧。至于施米特应不应该对德国的悲剧负更多的责任,我们的评议人尤其是对德国深有研究的高全喜老师,会有更多的高见。
高全喜老师:听了今天这个讲座之后,还是收获很大。来梵教授讲得很精彩,我这个
宪法的外行听了之后,感觉梳理得很清楚。我接着他的话题谈几个我的感想。
第一个,他刚才谈到了思想史中关于宪法学的方法论,他谈了几条。关于这个有很多说法,我个人认为从另外一个框架来谈,还有几个分类。来梵教授是以德国和日本为主谈了一下
宪法框架、
宪法文本、宪政制度,但我们都知道还有一个英美法的路径。这个路径不是从价值预设、民族精神来推导出一个制度框架。但是我们也应该重视从普通法这个路径,用哈耶克的话来说,“自生自发的、对我们现实更有意义的”一种路径。这种方法隐含在所谓的普通法、功利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这一系列的框架之中,它这种对未成文的
宪法惯例的推演,我觉得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要关注林教授谈到的规范主义的、精神史的方法的研究,同时也要注意英美的方法的研究。这是第一个感想。
第二个感想,来梵教授谈到德国规范主义和事实论的推演,实际上康德、黑格尔是上升到更高的,从宪法学上升到政治哲学。这种较劲实际上新康德主义、黑格尔对政治哲学、宪法学都有深远的影响。而这个谱系在追踪呢,康德的事实与价值的两分在休谟那里就提出了,而休谟的事实与价值的两分路径又不是德国路径。我写了一本休谟的政治哲学,大家可以感受到,那种两分对政治体和政体论,当然休谟没有更多涉及到宪法学,但是,我们可以按照他的方法实用主义、规则主义的方法,这种规则主义对美国立宪主义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以前大家在研究美国立宪更多的是强调洛克的影响,提醒大家注意英国普通法的影响以及休谟的影响也很大。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秋风翻译的《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讲述了普通法的影响。
第三个感想,刚才是从哲学史上探讨,这跟
宪法比较远。实际上我觉得真正的方法就是一种哲学或政治哲学,是有一种价值取向的,一种利益的。休谟也认为是一种不同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的博奕,在这里面产生一种价值正当性的取得。哈耶克所说功利主义有两种,一种是事实的,一种是规范的。谈到这里,我对来梵教授有一个问题,刚才他谈到拉邦德、耶利内克等都纠缠于规范主义与事实论的分野。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为什么都会产生这个问题呢?里面首先有一个制宪权的问题。一旦一个政治体形成了之后,有规范主义和事实主义的框架。但是在这个政治体创建时期,这个政治体本身的创建,是事实的自身的利益演化的结果呢,还是一种先有的规范的精神力量把它促成的呢?所以,我认为,制宪权的主体,是规范主义和事实主义的一个症结。为什么施米特谈到把法律问题政治化?刚才来梵教授谈到另外一种规范主义是把政治问题法律化,法律问题技术化,其实规范主义这种途径是非常好的。但是规范主义怎么解决与事实主义都面临的制宪权问题?追溯到政治体建立这个原点上,在这个原点上,这个方法论或价值与事实之争意味着什么?这里头东西可能更多,而这个东西我又回到中国,来梵教授谈到的中国语境也确实很有意思。它是一种政治问题的博弈,有政治问题,有经济问题,但我们中国现在处在
谢谢!
熊文钊:很高兴来听这个讲座,我听了也是耳目一新。实际上我坐在这儿我感觉呢,我不知道千帆为什么把我安排在这。我觉得我不是一个适当的点评人。坐在这里吗,和大家一样,也是听众,但是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听完以后呢,也觉得不知道他在讲什么,让我评点呢,可能辱没了他的一些精华的东西。我就谈一些感受,就我最后听到的一些个东西来同大家进行交流。宪法学的方法和谋略的问题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也感觉中国的方法论的问题是很贫困的,或者说谈不上有多少的谋略。我感觉西方的宪法学提出的一些概念是有它的政治诉求,也是有它的谋略的,包括对
宪法概念的确定,说分权没有确立,人权没有保障就没有
宪法等等这些概念,我觉得是有它的政治诉求和谋略的,也是它的方法的一种表现。那么,我比较赞成这样一种立场,也是来梵教授谈到的,必须把驳杂多样的
宪法现象全部纳入宪法学的视野当中,像后面所说的,选择哪一种方法不只是一个真理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谋略的问题。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与价值立场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与政治力量的对比也是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样的一些观点对我们来讲,对
宪法的认识有着深刻的见解。也就是说,方法的选择可以带来理念的变化,或者说不同的方法可以带来不同的理念,甚至一些制度的建构。这样我又回到一个宪法学最基本的问题,
宪法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学得太好,我一直没有搞清楚
宪法究竟是什么?你没有一个概念,我不知道来梵那本书里是怎么写的,我看其他的书里写的都是些价值的判断,它的价值和事实之间是什么关系我觉得没有说得太清楚。这不知道是西方的学者用了一些他们的方法的问题,我们没有学得太好而引过来,我们现在没有搞得太清楚
宪法究竟是什么这样一个内涵的概念。只是用了一些价值的指标对
宪法进行一些描述,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那么,如果全部的
宪法现象都要纳入
宪法的视野当中来的话,那么我们就想,
宪法究竟是什么时候有的呢?用德国的话,叫国法学,那么国家有那么早,为什么母法就那么晚呢?两百岁的娘和三千岁的儿子,这个悖论我们怎么去解释呢?是不是有一些方法的问题把我们搞迷惑了呢?这里面是不是还是有一些不同的价值理念在里面,来梵这个角度的观察确实给我很多的启发,我还是觉得最基本的问题还是我最困惑的问题。我想,我们可不可以用研究方法,来梵这种规范的方法来研究规范的宪法学,这个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