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古代中国政治思维的精神与形态》评介
李道刚
【关键词】儒家;天道;政治
【全文】
《天道——古代中国政治思维的精神与形态》评介
李道刚
《天道——古代中国政治思维的精神与形态》一书是德国当代著名汉学家、政治学家皮特•奥皮茨近年来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的一项新成果。奥皮茨先生现任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学院教授,曾师从于德国已故著名汉学家沃尔夫冈•保尔教授,是德国汉学界当代富有盛名并影响深远的慕尼黑学派的传人。奥皮茨教授学术研究的重心是先秦儒家的政治思想对当代的影响,其中政治的合法性问题为重中之重。奥皮茨教授学问扎实、为人谦和、思想中庸,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抱有同情理解。奥皮茨教授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中国古代与孔子典籍》(1968)、《中国的巨变——19世纪和20世纪革命运动》(1974)、《龙的子孙——从孔子到共产主义的中国之路》(1974)、《中国的外交政策:意识形态原则和战略构想》(1977)、《中国的变迁:中国对外政策的现代化》(1991),等等。
据奥皮茨教授亲言,《天道——古代中国政治思维的精神与形态》为多年教学心得的积累。集结成书为了较为系统地清理亚斯培所言及“轴心时代”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特别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精神传统和资源。这些传统和资源始于周代早期,成型和完善于孔孟时代。(第8页)。奥皮茨教授重新思考这一传统课题的背景是:当代西方将诸种社会问题归结为人对上帝的疏离,力图以“终极关怀”实现伦理重建,与此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东方。儒家思想,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东方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形上理念自勿庸置疑。问题是,西方所熟悉的新儒学——程朱理学,究竟是仅仅将先秦儒学的形上思想系统化了而已,抑或为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始创了儒家的形上观?换言之,孔孟哲学中有没有真正的形而上的内容,或者具体地说,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本身是否已具备类似西方基督教文化中那样判定世俗政权合法性的超验资源?直到目前为止,欧洲汉学界对此仍有争论。奥皮茨教授本人倾向“肯定说”,这至少在德国为少数派。语言障碍给西方学者在考据上造成极大困难,更由于文化偏见使得结论难以客观和公允。但另一方面,正因为他们“旁观者清”,所以往往反倒易识“庐山真面目”,很多研究不乏真知灼见。奥皮茨教授正是他们之中的一位。奥皮茨教授认为,中国目前也正处在对传统文化价值,特别是儒家思想重新发掘乃至复兴的时代。尽管有人不无道理地坚持认为,这种复兴就其本质来看,是儒学研究的复兴,而非儒学本身的“复兴”(详见赵吉惠著:“现代新儒学基本理论的自我消解”,载于《孔子研究》2004年第6期,第16-19页),但从世纪初政治上的“打倒孔家店”变为世纪末文化上经久不衰的“寻根热”,或多或少表明:政治领域内人们也试图在西方学统的影响下,追溯自身道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