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框架下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廖凡
【关键词】WTO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区域经济一体化
【全文】
一、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存在的必要性及其前景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两个显著特征。世界贸易组织可以说是全球化的一个象征,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RTA)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一直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WTO的成立也并未使这一趋势减缓。根据WTO的官方统计,截止到2005年7月,向WTO及其前身GATT通知备案的自由贸易协定总计达330个,其中206个是1995年1月WTO成立后备案的。 〔1〕所有WTO成员国中,除蒙古国以外,其他都是一个或多个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当事国;协定当事国之间的贸易额占到全球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
为什么在世贸组织成立并主导国际贸易舞台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仍然方兴未艾呢?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全球化的目标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必要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使国家和地区集团得以协商讨论尚不具备多边谈判条件的事项,并形成相应的规则和承诺。事实上,这些规则中有不少成为其后的WTO相关协定的基础。例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环境标准、投资、竞争政策等事项都是首先在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中被提出,然后再发展成为WTO专门协定或谈判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与WTO多边体制既存在潜在的冲突,又有着“和平共处”的更大可能。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WTO多边体制(经济全球化)都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为目标,都是通过降低或消除区域内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只是范围和程度不同。尽管区域一体化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区域外国家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作为WTO基石的最惠国待遇和非歧视原则,但总体而言区域集团国家间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将使全球经济从中获益。因此,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纳入WTO规则的框架体系之中,使其尽可能朝与多边自由贸易相一致的方向发展,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1999年WTO西雅图会议以后,多边贸易自由化在各国遭遇较大反弹,进展缓慢。2003年坎昆会议的失败更是对全球化的沉重一击。2004年8月,147个成员国虽然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议程达成了框架协议,但原定的于2005年1月完成多哈回合谈判的计划已经搁浅,多哈回合的预定结束日期已经被推迟至2006年底。各国间贸易利益的冲突,特别是在农产品补贴方面的巨大分歧,使得计划于2005年12月中旬举行的香港部长级会议的预期目标被一再调低,能否为在2006年底以前完成多哈回合制定出清晰的谈判“路线图”也成了问题。在此背景下,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能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