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逃逸致人重伤后,行为人具有救助被害人的义务。因此,若发生在人来人往,被害人存在被他人救助的可能性的地点,单纯的逃逸行为只是使他人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行为人除构成交通肇事罪外,还构成遗弃罪 ,由于侵犯的是同一专属法益,两罪之间是想像竞合犯,从一重即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即可。相反,若交通事故发生在人迹稀少的地点和时间,被害人被他人救助的可能性极小,这时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就是不履行救助义务的不作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还是因为侵犯的只是同一专属法益,构成想像竞合犯。 由于不作为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人们通常认为其社会危害性轻于作为犯罪与直接故意犯罪,故我国立法者在交通肇事罪之外没有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的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而是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专门规定法定刑,最重可以判处15年有期徒刑。应该说,即使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判处7年以上的法定刑,也不至于过于违背罪刑相适应原则。当然这种在传统的过失犯罪中规定故意罪过的加重情节是否合适,这倒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总之,就目前的立法规定而言,即使交通肇事逃逸构成了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或者遗弃罪,均只需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刑即可。
【参考文献】[1]〔日〕大谷实.
刑法总论[M].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日〕大塚仁.刑罚概说(总论)[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日〕大谷实.
刑法总论[M].黎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7]赵秉志主编.外国刑法原理(大陆法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候国云.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缺陷分析[J].法学(沪),2002(7).
[11]龚培华、肖中华.
刑法疑难争议问题与司法对策[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