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2、会计报告的目的强调的数据可靠性和数据相关性矛盾。西方会计报告目标中的“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分别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决策有用学派”则首先强调相关性和可靠性。改善管从逻辑上来说,相关的信息应该是可靠的,但是相关性毕竟不等同于可靠性,两者往往互相冲突,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可靠性可能会有所削弱。这就有可能出现为了强调相关性而牺牲可靠性的现象,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因此加大。
  (五)会计方法上的原因
  对于造成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会计理论上的原因,有学者把它归纳为以下几个方同:
  1、会计住处要求的客观性与会计确认基础主观性的矛盾。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它的直接负面影响是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主观确认“量”的机会越来越多,主观性确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时,还要界定确认的时间,即在什么时刻确认才能最恰当地反映经济业务对企业的影响。这种时间确认的界定也会产生合法会计信息失真。
  2、计量单位、数据汇总、无法计量和历史计量等问题。货币计量假设是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就是,但货币计量本身具有局限性。这一假设以币值稳定为前提,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数据结论就不真实。会计数据许多由合计、汇总、抵消而来,这不可避免会掩盖了某些矛盾与问题。不少因素尚难以用货币计量,如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信息已不能适应决策者总是希望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更多面向未来的信息的要求。
  3、稳健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局限性。会计信息是建立在稳健性原则基础上的,但它也有局限性。采取稳健性原则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偏离实际;采取稳健原则确认的计量常会使企业会计报表的信息偏于保守。 重要性原则允许企业对不重要项目可以例外处理或灵活处理,但对于哪些项目是重要的,哪些项目是不重要的,无论从质的方面或从量的方面都未能做出规定。这都可能导致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偏离企业的实际情况。
  (六)技术原因
 现代电子及网络技术在会计上的运用,直接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信息在搜集整理、汇总加工、传输过程中,一方面电子技术为我们提高了效率,既可减轻工作强度和实现会计标准化、规范化,减少了许多手工计算可能出现的无意的错误;又可以使会计信息收集、传递、存储、检索、处理以及会计信息标准化等统一于一体;另一方面由于会计数据制作本身不仅依靠财务会计本身的有关资料,在很大程度上还依据统计和业务核算等资料,计算机只能提供信息收集以后的处理,但事项性本身及事项的性质等依然是由会计主体主观决定的。而且,就会计软件来讲,我国目前市场上的会计软件种类繁多,良莠不齐。会计软件设计技术不成熟产生的漏洞,就是导致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技术原因。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