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那你的学生呢,有没有想过,就是或者听到过一些学生怎么评价你?
贺卫方:我自己带的学生们,他们都还觉得比较支持老师这么做吧,但是他们也会说,老师,是不是我们也有点不大合格啊,让你失望,所以你不招了,当然这是笑话了。来自学生,我觉得更多的还是比较认可和理解的,当然可能是不是跟学生们本身多多少少都有点叛逆精神有关系。学生们确实是比较喜欢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判断,甚至包括立场,保持一种独立的立场,他们喜欢这种类型的学者。如果是一个老师没有批判精神的话,教科书就变成真理的,他就读教科书,这样的老师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
闾丘:这次,因为你不再招收那个硕士研究生了,有没有一些学生,其实他可能在本科的时候,或者外面的学生,一早就跟你说,我要读你的研究生,现在这个门就给堵上了,他们有没有来跟你说。
贺卫方:有,南京大学有一个,有一个小男孩,明年毕业。我曾经到南大的时候,他给我,给过我一篇文章,研究法国民法,非常专业的文章。他自己写得很好,我也觉得真的是一个特别可造之才啊。但是这次我宣布停招以后,他给我来了一封信,觉得真是很伤心。
闾丘:那这好像有一个两难的这样一个局面。我知道您写这封信,您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希望大家正视目前面对的这些问题,但是您的这个决定,可能就让他们以后可能在未来几年的时候,没有这个机会。
贺卫方:我想就是上一次我们招生的最后的那个结果,让我有一点绝望感,我们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做教师最大的、最美好的一种感觉。但是如果你没有办法得到,宁愿暂时停止一段时间,这也是一种制造压力的方法。
大学,是无数心怀梦想的学子起飞的摇篮,是孕育希望的精神乐园。自从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二十六年来,高等教育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力。与世界上任何一种体制下的大学一样,今日的中国高等教育不可避免的经历着自己的转型期。寻求社会的帮助,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抑或是从衙门加企业褪回一片知识的净土,中国的大学正面临巨大的困惑。
贺卫方:其实我们应该跟30年代,40年代中国的大学比。中国30、40年的大学,真正在东亚是最好的大学,你比方说上海的东吴,美国人说那是全世界除了在美国以外,唯一的真正的法学院是东吴法学院,我们看远东国际法庭审判战犯的时候,中国所有的派出的参与的人员中,90%以上的,做检察官,做法官和做一些个顾问,90%左右的都是东吴一个学校培养的学生,他们能够在那样的一个国际法庭上如鱼得水,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今天看清华大学当时是怎么考试的,他们出的考题,比方说雷海宗先生出什么样的考题,陈寅恪先生出什么样的考题,然后本科生读的是什么书,读的是爱德华·吉朋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要读英文,一个学历史系的人必须直接读英文。到美国去留学,到了美国去以后,人家觉得,哎哟,中国的教育可真是不得了。我看了以后,我直觉得惭愧,你知道我真的是很惭愧,我觉得我们今天,我们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们这个学校哪有30年代那样的一种学风。现在别的方面的因素,我不说了,到周末的时候,高级轿车停满了学校的这种情况不说。最大的失落就是大学精神的失落,大学变成了越来越,没有一种自己的一种精神追求,自己的一种价值观念方面的一种确定的一种东西,越来越丧失掉了,这是我觉得非常感慨的一件事情吧。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