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明园环评报告书中,除了全面评价和分析了工程的环境影响外,还对上述第一、第二项问题分别设“防渗材料性能及其环境影响分析”和“文物与遗址综合影响分析”等专章进行了评价分析。
(三)圆明园环评报告书的结论基本正确、建议切合实际
圆明园环评报告书的总体结论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第一,圆明园必须采取综合的节水与补水措施;第二,防止过度渗漏只是节水措施之一;第三,应当优先采用相适宜的防渗材料和措施;第四,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原工程方案存在严重缺陷;第五,圆明园防渗工程已造成社会、经济、环境多个目标的相互矛盾,必须实施多目标综合决策。
报告书认为,该工程的改进方案,应当以防渗工程实施现状为基础,以“实事求是,因湖制宜,全面统筹,整体优化”为原则,兼顾短期影响和长期效果,综合考虑工程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综合比较了全部撤膜填土方案、综合改进方案(含尚未铺膜部分的防渗方案、已完成铺膜方案的绮春园、福海和长春园等四种)的基础上,报告书推荐采用综合改进方案。
报告书的建议是:第一,在充分论证水体下渗对地下水不造成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考虑调整圆明园水体功能规划标准;第二,建议北京市有关部门从北京地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出发,保证圆明园的正常用水;第三,建议圆明园的补给水源使用经严格处理达标的再生水,并建议北京市对圆明园使用再生水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第四,应当对工程的生态影响和环境质量变化实施长期监测。
(四)专家学者对圆明园环评报告书的看法
在圆明园环评报告书公布之后,许多学者表示,该报告书从整体上来说是认真的,所下的结论也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学者们认为该报告书还存在着如下四大问题:
首先,报告书的篇幅虽然很大,但是涉及范围又太窄,而最后给出的结论太多且过于谨慎,普通公众恐怕很难读懂。
其次,报告书只是针对铺设防渗膜的具体技术问题,对整个圆明园环境影响的整体评价并不明朗。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认为,圆明园作为一个遗址公园具有多重价值,一个普通意义上的环评报告书是绝对不够的,而且很多地方也不明确和含混。北京大学李迪华教授认为,报告书应当追加对驳岸整修、西部景区整修等方面的测评,以便从整体上正确评价这一事件对圆明园周围环境的影响。
再次,报告书对于工程对生态的影响只笼统地提到“造成严重的破坏”,而没有回答具体的实质性问题。北京大学崔海亭教授认为,报告书应当指明生态的严重影响应当表现在何处、会造成什么影响等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而所有这些,报告书都没有涉及,而是将应当直面的矛盾予以了回避。
最后,报告书在工程对文物影响的评价方面提及不多,恰恰是它的薄弱环节。俞孔坚教授认为,必须首先明确圆明园作为遗址的价值,才能谈在改造工程的技术上是否可行。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