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货币异化的历史根源:由于货币“具有购买一切东西、占有一切对象的特性,因而是最出类拔萃的对象。货币的这种特性的普遍性是它的本质的万能;因此它有万能者的盛誉。” 关于马克思的货币定义,一般表述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近期又有人指出:马克思多次将货币定义为 “一般商品”,我们也确实看到马克思多次说货币是一般商品,例如:在《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说:“货币的属性是……同特殊商品并存的一般商品” ,“货币由于是每一种特殊商品在观念上或实际上采取的一般形式,因而是一般商品” 。显然,不管是特殊商品还是一般商品,都是商品。马克思反对货币拜物教的目的是要把人与货币之间已经颠倒的关系再颠倒过来,以便货币能够为人服务。其方法是,消除货币的神秘色彩,货币就是一种商品,而商品是要为人服务的。
由于马克思对货币怎样为人服务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马克思的货币定义虽然使得社会主义国家脱离了金本位制的影响,但马克思将货币定义为“商品”的做法却使得人们把马克思的货币定义理解为:轻视货币,消灭货币,让货币的价值与商品价格相适应。由于“商品”仍然是一种“物”,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仍然只能是一种反对货币拜物教的“物币理论”。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摆脱金本位制束缚的14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走了“轻视货币,消灭货币,让货币的价值与商品价格相适应”的弯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例:建国以来,中国一直把物价稳定作为最大的事情来抓,把降价视为经济工作的重大成就:“商品降价实际上使广大人民的收入增加,提高生活水平” ,陈云同志运用经济手段打击投机商业,降低了物价水平的事迹;毛主席带头降工资,要求工人多讲奉献精神,少要工资的事迹,被广泛宣传,最后发展到了“消灭货币,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用‘布票、粮票、油票’等计划指标控制商品流通”的地步 。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反对货币拜物教的理论被应用到了如此地步,“限制货币”的手段与“让货币为人服务”的理念完全背离,不能不是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应用过程中的最大遗憾。由于轻视货币手段的作用,14个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消灭了金融市场,社会产品极其匮乏,行政命令漏洞百出,社会没有见到生产过剩,却见惯了生产不足,遭遇了绝无仅有的大饥荒。
2. 弗里德曼的货币学说修改了前人的货币理论,部分实现了马克思的货币理念
显然,要想实现马克思的货币理念,必须把货币从“商品中解放出来”,让货币为人服务。初步接触这一工作,并首次提出货币的发放应当考虑人口因素的经济学家是:美国货币学派的创始人弗里德曼。一般认为,弗里德曼属于现代货币学派,而弗里德曼以前的经济学家都属于“传统货币学派”。那么,两者区别在哪里?就在于弗里德曼首次在影响货币的诸因素中列入了“人口因素”,而以前的物币理论是不考虑货币与人的联系的。弗里德曼认为:收入或财富的变化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而财富又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弗里德曼在1956年发表了《货币数量论:一种新表述》首开货币与人相联系的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