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起源于美国铁路行业,原本非常景气的铁路行业突然因为债务问题濒于倒闭。由于货币受到金本位制的制约,联储采取观望态度,使得货币信用领域的危机与混乱的日趋严重,世界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缩减了44%,国际贸易衰落了近2/3。随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国家的金本位制受到冲击。在国际收支逆差加重尤其是国际收入收缩的总背景下,许多大银行接连破产,导致了金本位制的全线崩溃。到1931年6月17日,德国流失黄金14亿马克,黄金储备率由60%下降为48%,黄金储备量由5.28亿美元减少到2.34亿美元,减少了55.7%。英国黄金储备由7.18亿美元减少到5.88亿美元,减少18.1%。1931年7月,德国宣布停止偿付赔款、外债,严格管制外汇、禁止黄金交易和黄金输出,使金本位制解体;9月,英国政府宣布停止黄金兑现,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 。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国际投机者大量抛空泰铢,引起泰国金融体系波动。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贬值,东南亚其他国家相继受到冲击,货币相继贬值。10月以后,金融危机蔓延到韩国和日本,导致货币贬值、股市暴跌和大公司纷纷破产,连一向被称为是发展奇迹的亚洲四小龙也逃脱不了这场厄运。危机中,大多数东亚经济的货币和资产价值跌落了30%-40%,遭受打击最为严重的几个经济下跌得更为厉害。东亚地区的银行和企业陷入空前的财务困境。泰国、印尼和韩国不得不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 。
二、 世界经济周期研究热点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一) 世界经济周期研究热点人物
对1825年危机的研究主要以马克思为代表,其代表作《资本论》第一部出版于1867年,第二部和第三部的草稿由恩格斯在1885年、1894年相继出版,第四部《剩余价值理论》由卡尔•考茨基在1905年-1910年编辑出版。
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研究的代表人物是欧文•费雪与凯恩斯。欧文•费雪的几大代表作都是针对此次危机的研究成果,其代表作《利息理论》在1930年出版,《繁荣与萧条》在1932年出版,《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在1933年出版,《百分之百的货币》在1935年出版。欧文•费雪也因此获得了“全美最有成就和最具思想活力的经济学家”称号。1936年,英国人凯恩斯针对这次危机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这部书后来被奉为经济学经典,为沉闷的经济学界带来了一次意义十分深远的“凯恩斯革命”。
对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研究的文章较多,但成为代表人物与代表观点还需时间检验。倍受瞩目的是易纲在2000年编辑出版了《1998-2000中国通货紧缩研究》一书,首次将世界经济周期研究成果中非马克思的部分,也是世界经济周期研究成果中1867年以后的部分,“引人瞩目”地介绍到了国内。为什么引人瞩目?因为1867年以前的人们都以为只有通货膨胀才对经济有害,国家的货币责任在于防止通货膨胀。但这个结论在1930年就被新的经济研究成果替代了,损害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主要是通货紧缩。由于这个结论的非马克思属性,中国在2000年采用的还是国外在1867年以前的研究成果与结论。易纲的这本书使中国的研究者首先发现中国应该随着时势的变化而变化,意识到通货紧缩的危害才对。从通货膨胀一统论到通货紧缩有害论,180度的大转弯,使中国经济周期研究的进程一下子跨越了120多年,从1867年以前跨越到了2000年以后,与世界同行的研究齐头并进了,所以引人瞩目。总的来说,亚洲金融危机是危而不急,在世界各国的援助下,经历危机的国家半年到一年就恢复了元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