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指2005年4月8日版本,下同。因受资源限制,笔者写作本文时未能获阅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送审稿)中文文本,本文所引该草案条文均出自笔者于网上搜得的该草案英文译本——Anti-Monopol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draft for comments),http://www.ibanet.org/images/downloads/ China%20Antimonopoly%20Law%20April%208%202005%20Draft%20-%20English-v1.pdf,因此,文中表述与草案正式文本不尽一致在所难免。 此处所称“企业”非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而是对营业主体的一种泛称。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模范竞争法》第二章“定义和适用范围”将“ 企业”指称为从事商业活动的,不论是私人或国家创办、控制的商号、合伙、公司、有限公司、社团和其他法人,包括它们的分支机构、子公司、联属公司或直接、间接受它们控制的其他实体。《台湾公平交易法》第2条将之称为“事业”,涵盖“公司、独资或合伙之工商行号、同业公会、其它提供商品或服务从事交易之人或团体”。《日本关于禁止私人垄断和确保公正交易的法律》第2条第1、2款亦以“事业者”相称,指经营商业、工业、金融业等的事业者。为事业者的利益而进行活动的干部、从业人员、代理人及其他人,有时亦看做是事业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第4条第1款规定,“本法所称企业,指从事商品(包含服务,下同)经营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自然人。”本文所称“企业”均在此一意义上使用。 see Barry E. Hawk, United States,Common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 Antitrust:A Comparative Guide, (2nd,1993),p283。 “a position of economic strength enjoyed by an undertaking which enables it to prevent effective competition being maintained in the relevant market by giving it the power to behave to an appreciable extent independently of its competitors, customers and ultimately of consumers”。 Case 27/76, United Brands v. Commission, E.C.R. 207, 277 (1978).,译文见阮方民:《欧盟竞争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8页。另外,在1985年Michelin 一案中,欧共体法院有相同表述,见Case 322/81, Michelin v. Commission, (1985) 1 C.M.L.R. 282, 323,see Aashit Shah, “the abuse of dominant position” under article 82 of the treaty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impact on licens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http://jip.kentlaw.edu/art/volume3/3-1-3.htm,2005-07-18。 美国法与欧共体法对市场支配地位表述的差异,恰恰表明了他们对“支配”的理解不同。前者对支配的理解侧重于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可以在相关市场以高于平均价格的水平自由定价,并且阻碍其他竞争者进入该市场。后者则认为,对市场的支配主要表现为一个企业可以在该市场上任意行为,而不必考虑其他竞争者甚至交易相对人的反应。参见马思涛:《反垄断法如何控制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载载季晓南主编:《中国反垄断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64页。 王先林:《从微软垄断案看市场支配地位及其滥用——兼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相关问题》,载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一卷(2000),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参见王先林:《从微软垄断案看市场支配地位及其滥用——兼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相关问题》,载史际春主编:《经济法学评论》第一卷(2000),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P ·贝伦斯:《对占市场支配地位企业的滥用监督》,载王晓晔主编:《反垄断法与市场经济》,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第204 页。孙宝云、吴振国:《我国反垄断法应如何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11期,第19页。 林欧:《中国反垄断法起草过程及争议问题》,载王艳林主编:《竞争法评论》(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页。 参见邵建东:《论市场支配地位及其滥用的若干法律问题》,载季晓南主编:《中国反垄断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35页。 commission notice on the definition of relevant market for the purposes of Community competition law(97/C 372/03), http://www.legaltext.ee/text/en/T71346.htm,2005-07-23。 (Case T-504/93) Tierce Ladbroke SA v. E.C. Commission (1997) 5 C.M.L.R. 309 产品的可替代性可分为功能上的可替代性(Function interchangeability)与实用的可替代性(Practical interchangeability)。前者指两个产品具有相同功用,后者指若两个产品之间存在价格差异,消费者能够在他们之间进行挑选。 See Per Jebsen & Robert Stevens, Assumptions, Goals and Dominant Undertakings: The Regulation of Competition Under Article 86 of the European Union, 64 Antitrust L.J. 443, 468-72 (1996). See Darry E. Holt,“a competition of ideals:the competition polic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ed”,http://www.nesl.edu/intljournal/vol3/ideals.htm,2005-07-23. Barry E. Hawk, United States, Common Market and International Antitrust: A Comparative Guide,P463 (2nd ed. 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