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经济学的百年回顾

  早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中国零星传播。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则在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是最早向国内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论家。 1930年之前,先后有不少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和译著出版,也有不少关于《资本论》有关专题的介绍。在积极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同时,不少中国学者也在勉力进行本土化的尝试。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沈志远的《新经济学大纲》,该书自1934年北平经济学社初版起至1947年共发行了11版,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中是销行最广的一部,其社会影响可见一斑。王亚南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著作最丰富的一位,《中国经济原论》是其代表作。
  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孪生兄弟
  社会科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一个用来解释社会现象的逻辑体系。一般来说,解释的现象越重要,理论的影响也就越大。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上最大、最强的经济是英国经济,生活在英国的经济学家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英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心,著名经济学家多出于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美国,经济理论研究中心和著名经济学家的产生地也就逐渐随之转移到美国。
  自1920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成立开始系统搜集宏观经济数据,以及1947年萨谬尔森出版《经济分析的基础》一书以后,国际上经济学的发展已经开始大踏步朝向实证化、数理化方向发展。然而,中国的经济学自 1949年开始,随着国土和政治的分裂而走了不同的道路。有些经济学家随着国民党政府搬迁到台湾,在台湾大学、政治大学等学校继续教授现代经济学;有些则漂泊海外,当中一些人对国民党政府在台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不少影响;也有如蒋硕杰、费景汉、张五常、邹至庄、刘遵义、李龙飞、萧政等一些新、老经济学家在货币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领域在国际经济学界崭露头角。
  大陆本身则走向了另外一种发展方向。自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国经济体制就开始全面向计划经济转轨,自从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后,除了继续翻译出版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围绕总路线开展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计划经济下的工业化成为经济理论界研究的核心内容。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一条快速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国家领导人优先考虑的对象,也自然成为经济学界的中心工作。在计划经济时代,整个社会生活泛政治化,特别强调高度集中统一,经济学研究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前,经济学研究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普及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二是从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寻找支持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根据,并对后者加以诠释,增强其在理论上的合法性。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