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减低国企经理人道德风险的制度安排

  三.竞争性经理市场与中介机构的信誉
  竞争性经理市场是指在选任企业经理人才中存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机制。在该市场机制中,企业管理层具有充分的流动性,经理人以其经营的企业的业绩为唯一考核标准,从而实现经理人选任的能者。由于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个人的偏好也是多样化而不具稳定性的,因此在产权建立的情形下,个人信誉随着时间的推进及个人偏好的变化,而仍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比如我们的国企中经常出现的56岁现象、59岁现象,一个人可能兢兢业业一辈子,但也有可能在临近退休时出现个人偏好的变化,使重复博弈行为变为一次性博弈行为。因此,现代社会有将个人信誉转化为组织信誉的必要性。张维迎曾就此指出,“企业是将一次性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的机制,是信誉的载体。” ⑤组织信誉之所以强于个人信誉在于组织信誉较之个人信誉更具稳定性。如果个人的利益取决于组织的价值,而组织的价值依赖于它的信誉,个人就会更注重信誉。
  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快建立职业经理市场。职业经理市场的交易主体应主要是中介机构,包括各种人才推荐中心。在市场竞争中培养起来的职业经理组织,应承担起对职业经理进行发掘、考察和追踪的责任。将职业经理组织和企业命运联系起来的最佳方法是由建立职业经理推荐组织对其推介经理的信誉担保功能。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组织的建立必须是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成长起来的真正产权明晰的组织,而不是现在所谓的国办的某某协会。组织的信誉一旦建立,将形成良性循环,即:组织的信誉资本使得个人有积极性加入该组织并为维护该组织的声誉的努力,而组织为了维持其竞争力,维护自身信誉就会尽力去发掘、考察、跟踪合适的人才,进入企业经理阶层。
  其次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如果人们均不在乎未来,那么交易双方的最优选择是进行一次性博弈。双方均会采取不合作博弈而达到此时的纳什均衡。人们不在乎未来的假设实质上又可细分为两种假设。一是人们假设没有下一次博弈的存在;二是人们假设自己的欺骗行为不会被发现,或者即使被交易对手发现,也认为自己进行欺骗行为的信息不会被第三方发现。后一假设正是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传递机制应首要解决的问题。
  当一个参加职业经理组织的经理人出现道德风险时,如果由于信息传递不充分,这个职业经理就有可能在一个企业进行一次性博弈后,又到另一企业进行一次性博弈。只要其欺骗行为不被发现,他可以无限制地进行这种选择。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信息传递的必要性。即:当该经理出现欺骗行为后,在信息传递机制的作用下,关于他欺骗行为的信息将被广为传开。这时不仅其个人信誉遭受重创,其所在组织的信誉也将遭受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经理人将考虑到道德风险成本过大,而约束其行为。
  信息传递机制的建立途径较多,它包括政法系统对当事人行为的处罚,包括新闻媒体、通讯业的曝光等。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