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对美国“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的对外政策与国际法分析

  [8] 美国独立不久,美国除了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内政治的稳定与经济建设上之外,为了配合其国内市场建设的需要,在打着门罗主义的旗帜下不断进行其大陆扩张,到1870年时,美国从独立时的北美13州扩张成为一个横跨整个北美大陆直至太平洋的国家。
  [9] 随着美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张,美国也开始由大陆扩张走向海外扩张。1898年的美西战争和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向海外扩张的标志。
  [10] [美]亨利·基辛格著:《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11] 战后初期是美国的黄金时代。大战没有在美国本土进行,军事订货反而刺激了经济的发展。1938年至1944年,钢产量从4780万吨增加到8130万吨。大战结束后,战时受到压抑的国内市场得到满足,国外市场又无人同美国竞争,因此到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已比战前增长了两倍以上。美国战后初期出口贸易曾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1946年至1949年间,美国外贸出超年平均额达61亿美圆。在军事上,美国还垄断着原子弹和运载工具,并在世界各地拥有军事基地。在政治上,美国在联合国控制着表决机器。参见何春超、张志、张季良等编著:《国际关系史纲》,法律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第224~225页。
  [12] 同上注[11],第246页。
  [13] [美] 理查德·N·哈斯著,陈遥遥、荣凌译:《“规制主义”——冷战后的美国全球新战略》,新华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1页。
  [14]舆论认为,近来有关帝国的讨论,缘起就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外交政策顾问罗勃特·库珀(Robert Cooper)提出的“新帝国主义论”。实际上,早在库珀之前就有人鼓吹帝国论了,不过他们的言论不如库珀那么直白,那么恰逢其时。按照库珀提出的理论,虽然国际秩序一直是基于权力平衡与霸权,但秩序往往意味着帝国,而权力平衡则始终伴随着战争危险。在两极格局终结之后,世界上存在着三类国家:一类是前现代国家,即失败的国家(诸如索马里和阿富汗);第二类是后现代国家(诸如欧盟那样的联合体);第三类是现代国家,即传统的主权国家(诸如印度、中国等)。在当代的国际关系中,后现代国家正受到前现代国家和现代国家的挑战。一些现代国家在谋求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前现代国家则为犯罪集团和恐怖主义组织提供基地。对付这些挑战,干涉是必要的。干涉的最合乎逻辑的方式就是殖民化,但这是当今的国家所不能接受的,因而需要新帝国主义(a new kind of imperialism),需要一个可接受人权的世界和普世价值观的帝国主义。像所有帝国主义一样,这种帝国主义也是以带来秩序和组织为目标。它类似于罗马帝国,能够为它的公民提供法律、铸币和特殊的道路。库珀提出,为了对付欧洲后现代大陆之外的老式国家,我们需要回复到先前的粗暴方式--暴力、先发制人的攻击和欺骗,总之,需要使用19世纪国家之间的任何交往手段去对付他们自身。在我们后现代国家中间,我们保持法律,可是当我们在丛林中行动时,我们就必须使用丛林法则。参见李少军著:《美国的对外政策特点与帝国论》(节选),http://www.china.org.cn 2003年01月。
  [15] 同上注[13],第3页。
  [16] 据美国防务信息中心(Center for Defense Information)提供的数字,美国2001年度的防务预算是3054亿美元,2002年度是3432亿美元,2003年度是3961亿美元。按照这些数字计算,美国2002年的防务预算比2001年增长12.4%,而2003年的预算又比2002年增长15.4%。据报道,在未来的5年(2003-2007年),布什政府提出的军事预算要求是20600亿美元,其中2007年度将达到4510亿美元。这个数字与2002年相比,将增加31.4%。同上注[14]。
  [17] [美]罗伯特·基欧汉著,苏长和、信强、何曜译:《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5~6页。
  [18]See, Mary Ellen O’Connell, The Myth of Preemptive Self-Defense, 8th, 2002. http://www.asil.org.
  [19]参见周洪钧、丁成耀、司平平等主编:《国际公约与惯例》,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15页。
  [20] Statement by Sir Humphrey Waldock , quoted in Roberts, Guy, “The Counter-proliferation Self-Help Paradigm: A Legal Regime for Enforcing the Norm Prohibi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27 Denve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cy 483, 513(1999). See, David M. Ackerman,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Preemptive Use of Force Against Iraq, RS21314, Updated September 23, 2002, http://www.nautilus.org/nukestrat/USA/bmd/7aftmd98.pdf
  [21] Simma, Bruno, ed.,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A Commentary (1994), at 51. This contention finds some support in the advisory opin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n Legality of the Threat or Use of Nuclear Weapons, 1996 I.C.J. Reports para. 96-97. See, David M. Ackerman,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Preemptive Use of Force Against Iraq, RS21314, Updated September 23, 2002, http://www.nautilus.org/nukestrat/USA/bmd/7aftmd98.pdf.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