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谈:国父蔡锷之死=中国共和之死与专政复辟
李纪兵
【关键词】共和 人格 军人 党派 专政
【全文】
近来网上关于毛泽东如果是华盛顿就好了的言论很多,似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华盛顿似的人物,作为军人以维护民众人格为己任,功成而不居,与专政断不可共戴天,宁死而不屈。而实际上,中国是有这样的人物的,他在全世界反对专政、维护共和的名声远远超过了孙蒋毛,与美国的华盛顿不相上下。宪政尤其是从专政体制下脱离出来的宪政,离不了军人的支持,而蔡锷为中国军人乃至世界各地的军人做出了典范。
一、 初造共和,蔡锷功不可没
蔡锷早年立志学万人敌,以军队造共和, 1899年在日本成城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被誉为士官“四杰”之首。学成回国后,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从事军事教育、督练新军6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时任新军协统的蔡锷在昆明响应,30岁就成为威震一方的云南都督。初造共和,蔡锷可谓功不可没。
二、在民国危难、共和濒于崩溃之时,蔡锷的远见远胜孙逸仙、黄兴
1913年3月宋教仁被暗杀,民国陷于危难之中,是厉行民国法治,维护共和,还是使用武力,推倒共和,蔡锷的远见远胜孙逸仙、黄兴。
对于宋教仁之死,蔡锷通电谴责,“痛切陈词,声与泪并。”但他坚决反对用兵,主张宋案应由法庭解决,严禁军人干预。他说宋教仁“生前于南北意见极力调和,若令身后惹起南北恶感,恐九泉之下亦不心安。”内战迫在眉睫之际,黄兴曾派密使请他出兵讨袁,手书 “寄字远从千里外,论交深在十年前”一联相赠。他不仅致电黄兴、李烈钧、陈炯明等极力劝阻,指出“讨袁”理由不成立,依据临时约法,如果大总统有谋叛行为,应由参议院弹劾;政治上有过失,则由国务院负责。何况临时政府将要结束,马上就要选举正式总统,届时袁没有获选,却倚仗特别势力不退职,那时可用武力对付他。(转引自燕南网)
共和与法治是不可分,对共和国总统用兵,无异于与民众争权力。况且当时宋教仁是否真为总统派人所杀,并无确证。这也是后来袁世凯借戡乱势力反而大增,二次革命流产的主要原因。有专家论证:当时民国与共和的法治已经基本成形,共和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上海一家地方法院传讯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总理也不得不亲笔书写证词委托专人到庭。如果孙、黄听劝,运用法律而不是叛乱手段解决问题,则共和国可保,宋教仁案一定会真相大白,袁世凯必定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