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 政府对公共产品提供不足也是贫困的根源之一。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不能把任何人排除在享受之外的产品。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应当是政府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就农村而言, 农民最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无非是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初等教育以及信息等。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 我国有些地区的政府没有承担起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 而是把这种责任转嫁给农民及农村经济组织, 而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往往又很难承担起提供公共产品这种责任, 致使不少的农村地区公共产品十分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在我们以农民迫切需要的信息资源为例来说明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上应有的作为。众所周知, 在贫困地区, 市场化程度比较低, 农民的市场意识也很低, 这会导致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对其进行帮助, 如无偿为农民提供决策信息, 帮助农民建立生产合作社或各种中介机构, 这对初次进入市场大潮的农民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以服务于农民的中介机构而言, 它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使农民能够主要进行生产性的活动, 从一定程度上说,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提供成为农民脱贫的关键。实践已充分说明公共权力对生产力作用的二重性: 即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公共权力的不当行使不仅会阻碍乃至会破坏经济的发展。
三、开发性扶贫中与基础资源配置制度资源配给
开发性扶贫是指通过资源的赋予和机会的给予使贫困者具有自我脱贫的能力, 从而在脱贫问题上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在开发性扶贫中, 资源的赋予并不仅仅是目的, 更重要的是, 它是一种手段, 通过这种手段使贫困者自己走出贫困。中国有句古话,“救急不救穷”, 从更好地产出的角度来看, 救助急需资源的人是有价值的, 它有助于产出的提高; 而纯粹对贫困的救助从保障贫困者基本人权的角度是必要的, 但却不一定有助于贫困者走出贫困, 甚至对政府救助形成依赖。所以, 鉴于我国的贫困人口还比较多的情形之下, 进行开发性扶贫是必要的。
开发性扶贫与基础资源配置。在开发性扶贫过程中, 政府应当考虑基础资源配置问题, 事实上, 开发性扶贫就是通过基础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实现的, 在开发中扶贫, 在扶贫中开发, 最终实现反贫困工作的胜利。在此, 基础资源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包括自然资源、环境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等, 而基础资源的配置事实上就是一个资源分配的过程, 这种资源的分配过程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通过法律的规定明确开发性扶贫中资源分配的范围和分配的方式, 使资源能够顺利地到达贫困者。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鉴于贫困者在开发性扶贫中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如果没有贫困者的参与, 开发性扶贫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贫困者物质财富的缺乏, 更要关注目前贫困者的能力贫穷和健康贫穷问题, 这是开发性扶贫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所有的基础资源配置过程中, 提高贫困者的能力、改善贫困者的健康状况是相当重要的。贫困者的能力贫穷是指贫困者就业能力或创业能力的缺乏, 这种缺乏缘于接受教育的不足以及市场经济经验的不足, 这种形式的贫困使贫困者只能被动地等待救济, 而始终不会具有自我脱贫的能力。贫困者的健康贫穷是指贫困者具有相对较差的健康状况, 这种健康状况对其自我脱贫也是相当有害的, 它大大降低了贫困者的劳动能力, 它妨碍了贫困者获得工作的能力。所以, 在开发性扶贫中, 应该重视能力扶贫和健康扶贫。而目前我国还不富裕, 资源相对有限,扶贫资源就更有限, 所以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使用这有限的扶贫资金的问题。而财富的支出方式问题是首先必须予以考虑的。财富的支出方式问题事实上就是一个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在扶贫工作中, 要把有限的资源使用到最能发挥效用的地方中去。
|